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
退役运动员
社会分层
社会地位再生产
社会融合
上海市
摘要:
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退役运动员问题是一项永恒的议题,常论常新。退役运动员问题不仅关乎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更深层地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走向。故此,退役运动员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则成为衡量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器”,抑或检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依据地位获得理论推演,如何针对性的对凝结在运动员群体身上的各种资本实施有效干预则是破解退役运动员社会融入议题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在应对退役运动员群体社会融入问题上采用的是一种“结果性”干预策略模式,即在运动员群体临近退役的时间节点,采取政策性安置、学历性安置及货币性安置的三大“结果性”干预策略,在运动员群体“过程性”社会融入干预层面则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在社会学研究中,依据卢森斯等人的三维资本理论模型及社会地位获得等相关理论推演,社会个体的地位获得决定于其占有的三种资本存量,即人力资本存量、社会资本存量及心理资本存量。故此,研究结合生命历程理论、地位获得理论及三维资本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分层视角发轫,以呈现运动员群体三种资本存量与其当前社会地位获得之间的关系特征为基础,探寻针对性提升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社会地位的具体方向,以期助力上海市退役运动员群体的良性社会融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修订了适合于测量运动员群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的3份量表;(2)整体勾勒并描绘了上海市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地位特征;(3)呈现了社会地位获得视域下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特征;(4)在呈现运动员群体三维资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三维资本与退役后社会地位获得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及实际调研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稳固的中层及中上层构成”及“高流动比”是对上海市退役运动员群体在社会结构中“静态”与“动态”图景的描绘。此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上海市退役运动员群体社会融入情况整体向好趋势的同时,也潜在预示着在促进上海市退役运动员群体的良性社会融入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第二,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间及退役后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中的运动员群体间人力资本存量一般不同。此在较大程度上验证了运动员群体的人力资本可有助于其退役后社会地位再生产的同时,也为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的人力资本的针对性提升“锚定”了确切的方向性——应根据不同类型运动员资本存量特征,优先制定针对其资本储备薄弱维度的干预措施。第三,对退役运动员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群体间的社会资本占有量间存较大反差,且高社会阶层分布伴随高社会资本存量的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社会事实”。此结果潜在说明了高社会资本占有量有利于退役运动员良性社会融合的同时,也为相关不同类型运动员的社会资本整体及各维度的针对性提高明确了具体的方向。第四,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的心理资本存量明显不同,且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退役运动员心理资本存量间的分化明显。该结论在说明运动员群体的高心理资本存量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其退役后的社会地位再生产同时,亦为不同类型运动员群体的心理资本干预策略制定的方向性奠定了前期的理论基础。第五,凝结在运动员群体上的三维资本间存在着相互正向促进的关系,且不同资本对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地位获得的促进程度各异。此一方面验证了三维资本理论在运动员群体间具有较好的理论阐释性,另一方面也为运动员群体三维资本干预的整体策略制提供了理论性支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研究建议如下:(1)应尝试转变“结果性”干预运动员退役问题的解决思维,立足于运动员的主体性,实现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从群体视角向兼顾个体视角的转向;(2)应强化对运动员职业培训、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环节的针对性,尤其是应注重对运动员群体社会适应能力及退役后心理适应的针对性干预;(3)应探究运动员群体三维资本提升的综合性现实策略,优先考虑针对性地制定对运动员心理资本的干预措施;(4)应建立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三维资本的评估、监控及评价制度,且应尝试建立针对已退役运动员群体的终生地位获得信息的反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