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
电商
问题
出路
摘要:
“淘宝村”现象是指聚集在某个村落的网商,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1并出现了地域性集群。申办淘宝村存在客观的销售额度标准,申办方经由阿里公司审核达标后,给予资格认定和援助。笔者以为,在行政上它是电商扶贫的产物,是电子商务和农村集体所有制在发展过程中的结合;经济上它是电商产业链条上原材料生产加工的低端环节。产业上受到物流、网络平台的制约,行政上受到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制约,地域上受到城市和南北区域差异的制约,总体上淘宝村算是电商体系中的一种低级形式。但同时它又是以地域为界限的,从事电商阶层的生活共同体,是电商群体从自在到自觉,并被外界承认的一种写照。本文运用查阅文献、访谈、录音、观察等资料收集方法,和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对比分析等资料分析方法,对号称是内蒙第一个淘宝村——巴林左旗房身村做实地调查。描述房身村在申请和运营淘宝村的情况,给其所在的实体村带来的影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未来的可能性。本文是由绪论、正文两章、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因为房身村申办淘宝村,是由政府组织自上而行形成的。淘宝村只是当地电商县环节中的一环,并受到上游政府、电商中心(政府外聘企业)、当地笤帚苗园区、农产品(笤帚苗)生产者等多方制约。所以这一章,笔者主要是依据笔者取得的调查对象的内部资料,介绍巴林左旗房身村做淘宝村的政策优势、电商产业优势、实体产品优势。第二章,主要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描述房身村申请淘宝村的经过、结果、影响,以及通过对比笔者对同为淘宝村——义乌柳二村的调查,分析说明房身村所存在的不足、优势和发展策略。结论,总结之前内容,通过社会学理论分析,使文章从经验上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淘宝村这类农村电商村可持续性,和电商阶层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判断电商是否可以成为北疆农村普遍发展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