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苏联电影
女性社会角色
电影中的女性
角色转变
性别研究
摘要:
苏联电影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战争题材,还是道德情感题材,苏联电影都深刻反映了俄罗斯20世纪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及其人民的精神特质。在长达69年的苏联历史中,苏联妇女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苏联电影中,女性角色也同样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将社会中的人间百态缩放于镜头中呈现给大众,为人与社会建立起最简单的联系。电影在迅速响应社会需求,提出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利用其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力对社会中的人提出要求。电影将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跨界研究方法。基于此,我们选择借助社会学的“社会角色”概念来探究苏联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本论文从苏联社会文化的转变入手,研究文化在社会变化中发挥的作用,为文化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这是本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选题的目的在于探究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及形象的转变,寻找电影与现实中女性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探索现实生活中女性角色、地位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规律。国家的社会制度对电影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有影响,而电影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又会反作用于现实中的人。本文试图以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对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转变的研究来探究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的任务在于:1、定义社会角色概念。2、分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功能及其对意识形态宣传的意义。3、对20世纪20至90年代苏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4、研究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5、探究20世纪苏联女性社会生活图景,分析现实生活中苏联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6、找出电影与现实中苏联女性社会角色及地位转变的联系,研究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的学术新意在于:我们选择借助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概念,来探究苏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手段,将人与社会联系起来,并提供了一种在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穿梭”的跨界研究方法。我们在电影中找出苏联女性社会角色转变的规律及线索,以艺术的手段来探究不同时期苏联妇女在现实生活中角色及地位的变化;尝试寻找电影与现实中苏联妇女社会角色转变之间的联系,探究电影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本文的研究客体是苏联妇女的社会角色。研究对象是20世纪20-90年代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过程,现实生活中苏联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社会与电影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国内学者对于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的研究鲜有涉足,对于苏联女性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电影中苏俄妇女社会角色转变,以及现实生活中苏联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进行研究,以引发相关领域学者对该课题的关注。本研究对于了解不同时期的苏联文化,了解电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对于电影及女性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本篇所提及的电影和一系列资料也可予以借鉴。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近几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增多,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去年迎来了中俄互办电影节的第14年,中国外交部也已将2019年年内中俄互办电影节项目列为双方建交70周年的重要人文交流项目之一。这更凸显了电影的独特魅力和特点,也证明了电影艺术在促进中俄两国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跨国文明交流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研究苏联电影,剖析电影中的艺术形象,分析苏联电影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希冀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和中俄两国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和参考文献构成。绪论阐释了选题的现实性和其研究目的、任务、方法、学术新意、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梳理了相关资料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理论基础”分为三小节。主要介绍社会角色的定义,电影作为艺术手段的社会功能,苏联电影中妇女社会角色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二章“苏联电影中妇女社会角色的意识形态色彩”分为四小节。分别介绍20世纪20至50年代、50至60年代、70至80年代以及苏联解体前夕电影中妇女社会角色的主要特点及所表达的意识形态倾向,观察现实生活中苏联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过程。第三章“社会生活环境对苏联电影中女性社会角色塑造所产生的影响”。阐述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不同时期苏联妇女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法律的调整对于苏联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产生的影响。本章还介绍了苏联自成立到解体间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探究了现实社会对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结语回顾全文,找出电影与现实中苏联妇女社会角色及地位转变的联系,进而分析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出总结。通过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它不仅指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比如老师、工人、售货员、司机等),还包括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比如丈夫、妻子、父亲、女儿等)。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