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阶层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公正
社会公平
兰州市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社会分层下公共服务需求导致的生活空间质量差异与我国倡导的以人为本和公共服务均质化的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理念相向而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以政治分层为主,人们经济不平等程度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政治不平等程度明显弱化,经济不平等程度直线上升,社会地位中经济上的不平等开始逐渐代替政治上的不平等。本文从新的视角切入,选择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体场所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入手研究城市阶层社会空间公正性。研究社会阶层化下兰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以及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对于构建和谐宜居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例,从经济分层划分社会分层,微观尺度评价社会阶层下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能否满足居民需求。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兰州市商品房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将居住小区划分为四类社会阶层,运用ArcGIS渔网工具将研究单元划分为273块空间单元,构建模型识别不同空间单元的社会阶层属性,计算城市阶层化下空间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接近性和社会公平性。结果表明:(1)兰州市社会阶层分布特征及其分异程度:社会阶层呈现“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圈层状。社会阶层空间分布由城市核心到边缘区域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状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点在区级行政单元内同样明显。分区来看,城关区与七里河区社会阶层总体呈圈层式分布,并且存在精英区“侵入”低档住宅圈的现象。安宁区与西固区社会阶层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以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为主,趋向于混合分布,且城中村的边缘化特点显著。D、R、H分异指数为0.6996、0.5167、0.5218,表现出较高的分异数值,说明兰州市社会阶层分异明显。(2)兰州市社会阶层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精英阶层所在的空间单元拥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优于其它阶层,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距城中心越远数量分布越稀疏,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特点。精英阶层拥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的绝对优势,全部分布于城关区,但内部也存在数量的不平等性,例如精英阶层的J1、J2、J5、J6等空间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低于其他阶层。中产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接近性差异最为明显,空间单元获得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可以与精英阶层相媲美,而最差的却与贫困阶层不相上下。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空间相邻,分布于中产阶层外围,二者拥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明显偏低,即使低产阶层临近中产阶层的空间单元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较多,但也相差甚远,说明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接近性明显高于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3)兰州市社会阶层下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公正性评价:从空间可接近性来看,各亚类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的集聚程度存在分异。居住小区具有明显“临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倾向,而公共服务设施“临近”居住小区布局的特征不明显。从空间平均距离来看,精英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平均距离为405.41m,中产阶层为508.28m,低产阶层为615.16m,贫困阶层为687.29m。从平均耦合度来看,人口与文化设施为0.25,与金融设施为0.42,与医疗设施为0.38,与教育设施为0.25,与交通设施为0.49,与商业设施为0.45,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居住小区空间分布存在不匹配现象,说明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实现,其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存在问题。综上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贫困阶层,公共服务设施在社会阶层的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的边缘“弱化”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