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庭禀赋
生育决策
组基轨迹模型
社会分层
生育不平等
摘要:
在人口呈现由低生育率驱动的负增长背景下,探究生育决策的成本约束对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提高生育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关于家庭资源与生育决策间关系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在于对家庭因素的考察不系统,忽略家庭资本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以及仅从静态视角对二者关系进行识别,既不能客观反映家庭资源与生育决策间关系的实际情况,也难以厘清生育的真实成本,缓解育龄群体的生育成本压力。本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0年CFPS调查数据,在引入家庭禀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组基轨迹模型识别家庭禀赋的变动轨迹模式,进而深入探究家庭禀赋变动趋势类型对于生育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禀赋的变化轨迹可分为“低起点波动型”“中起点增长型”“中起点下降型”“高起点波动型”四种。其中“中起点下降型”人数最多,“中起点增长型”次之,最后是“低起点波动型”与“高起点波动型”。在组基轨迹模型基础上,增加孩子数量作为结果变量,发现以“中起点增长型”为主的育龄群体生育数量最多,“低起点波动型”生育数量最少,证明基于家庭禀赋差异的生育分化现象确实存在。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相较于“低起点波动型”,其余三种家庭禀赋变化轨迹类型均对子女数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起点增长型”>“高起点波动型”>“中起点下降型”>“低起点波动型”的特征。在通过纳入最新的2022年CFPS数据对家庭禀赋的分层情况进行验证、控制政策因素的影响后,发现研究结果稳健。本研究的政策启示:针对“低起点波动型”的育龄群体,生育补贴等支持性政策需加强对该部分群体的精准识别与资源倾斜,以提高其刺激生育的效率。针对中起点的家庭禀赋变化类型,应持续推行教育减负的相关政策,并进一步增强当前社会的流动性,包括增加工作岗位、教育机会,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内卷,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从长期看,如何制定高质量的教育和就业政策,以扶持中产阶级获得更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杜绝教育内卷和就业内卷,才是能够切实提升生育意愿和行为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