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制度
股票收益
碳风险溢价
双重差分
摘要: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全球性挑战。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逐步成为许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寻找低碳发展模式,从2013年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八个省市陆续设立了各自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并开始进行交易,2021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碳市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相关企业受利益驱使或者限制要求,通过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来调整自身的碳排放成本,从而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因此,在当前研究碳排放交易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除了能够丰富股票定价因子的研究,还进一步为相关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动机做出解释。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运用市场化机制来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因此本文以碳试点以及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作为准自然实验,样本选取为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研究碳市场冲击对中国A股股票市场股票回报的影响,并通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剂检验等排除内生性问题;其次,从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进行异质性分析,然后使用企业现金流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碳排放交易制度到股票收益的传导机制;随后,对股票收益的碳溢价作进一步延伸分析,构建出一个按市值加权的肮脏-清洁投资组合,估计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截距项(阿尔法α),即通过未被模型解释的超额收益α来说明股票市场是否会存在碳溢价现象,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针对所得结论结合实际情况,为改善中国碳市场的运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的发现:(1)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的股票投资回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碳排放权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表现出“现金流”效应;另外,碳排放量高的企业超标排放后可能面临罚款,这增加了其运营成本,产生碳风险效应。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背景下,企业免费获得碳配额,从而自由买卖排放权,降低了边际成本,为公司提供了更高的利润,推高了其股价进一步上涨,股价收益率出现超额收益。(2)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之后,股票市场有碳风险溢价现象。实证结果显示在全样本期间内,投资组合的α值相对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在整个样本区间内该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市场基准大致相当,没有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也就是说不存在显著的碳风险溢价。随后,通过细分时间样本发现,股票市场发生了由绿色激励转为碳风险溢价的逆转。简言之,中国股票市场碳风险溢价的这一逆转现象,是由碳市场的建立及其实施所驱动的。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第一,本文研究碳市场冲击对中国A股市场回报的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研究。现有关于碳排放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数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视角。第二,本文为探究股票收益的碳风险溢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构建基于市值加权的动态投资组合的月收益,关注肮脏——清洁投资组合的异常超额收益(即阿尔法α),对投资者持有碳资产组合做出有益补充。第三,创新性地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支持。有助于更广泛、更全面地理解碳交易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加强我国金融市场防范风险,为各行业、各地区企业响应“两碳”目标的号召,实行碳资产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完善构建国家绿色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