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ETB模型
本科生
创新型创业
偏好
差异
摘要:
创新型创业是新质生产力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重要方式,本科生作为创业主体,其创新偏好与差异性是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基于ETB模型、2021-2023年中国22个省、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和5个自治区7321份数据,以多重响应、多线组合、时间序列、方差分析、垂直线图等分析法,对本科生创办的创新型企业其创新偏好、地区创新偏好、地区创新偏好与高校“双创”教育关系、地区创新类型与利润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创新偏好在创业实践中依次表现为: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盈利模型创新,且混合创新已成为当前本科生的选择;(2)产品创新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社会需求量较高,且鼓励产品创新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双创”教育效果较好;(3)近年整体利润呈下降状态,2022年上半年利润最低,且利润下降的企业多于利润上升的企业,在企业利润下降速度与利润上升的速度之差上,服务创新>盈利模式创新>产品创新;(4)地区对利润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类型对利润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创新的利润满意度表现为:三种创新组合>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组合>服务创新与盈利模式创新组合>服务创新与盈利模式创新组合>盈利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服务创新与盈利模式创新组合、盈利模式创新这两种创新类型的利润满意度较为相近;(5)在东北三省,组合创新具有较强适应性,但独立创新类型不宜。在东部京津翼地区;产品创新具有较高兼容性,且与其他类型组合都不会大幅度影响利润。在东部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有较高的适应性,但不宜与其他创新类型形成双创组合。在中部地区的北部省份,产品创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服务与盈利模式的交叉创新组合不宜。在中部偏南部分地区,服务与盈利模式交叉创新有较高的适应性,但产品与盈利模式创新组合适应性不强。在西部西南地区,产品与盈利模式交叉创新的适应性不强。在西部偏北地区,独立的盈利模式应用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布局创新战略,提升整体创新效能,达成价值共创战略目标、立足区域特点,构建特色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范式跃迁与模式升级、企业内外兼修,转变创新主导思想,形成自我特色生态圈等建议。研究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国内本科生创业的创新性进行分析,丰富了本科生创新型创业中的创新性研究,有利于揭示不同地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教育与地区创新经济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适宜本科生创新型创业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