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老年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深静脉血栓评分
血栓分子标志物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深静脉血栓Caprini评分及血栓标志物预测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成血栓组(n=50)和无血栓组(n=7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既往深静脉血栓史、骨折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Caprini评分、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史、骨折至手术时间≥5 d的患者比率分别为78.00%、56.00%、69.23%,均高于无血栓组(57.14%、30.00%、30.56%),杨氏模量值、PIC水平分别为(14.32±2.05)kPa、(1.54±0.26)μg/mL,均低于无血栓组[(22.61±3.93)kPa、(1.77±0.35)μg/mL],Caprini评分、TAT、s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Caprini评分、TAT、sTM、t-PAIC水平分别为(8.74±1.28)分、(8.37±1.29)ng/mL、(9.38±1.71)TU/mL、(6.35±0.63)ng/mL,均高于无血栓组[(6.83±0.97)分、(5.43±0.99)ng/mL、(7.26±1.11)TU/mL、(5.49±0.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Caprini评分及血栓标志物水平均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杨氏模量值、Caprini评分及血栓标志物(TAT、PIC、sTM、t-PAIC)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1.000,高于单独检测(0.992、0.891、0.964、0.688、0.849、0.841)(P<0.05)。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Caprini评分、血栓标志物均可以较好地预测老年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为制定预防方案、监测血栓的发生提供有效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