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土地利用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功能分区
摘要: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能够通过治理利用低效、生态退化的国土资源,改变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正确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内外学者基于真实的土地整治案例,探究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但较少从情景模拟的角度探讨国土整治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效应,缺少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关系及空间集聚模式指导未来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战略。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矿业绿色转型百强县市之一的招远市为例,设置基准情景、废弃矿区修复情景、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和综合情景,利用Markov与FLUS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Pareto前沿曲线定量判别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权衡强度;通过Kernel fuzzy C-means(KFCM)算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并划分生态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系统管理手段。研究结果表明:
(1)各土地利用情景下,2035年招远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而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了变化。与2018年相比,基准情景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1.95%和26.46%。与基准情景相比,废弃矿区修复情景、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与综合情景均有效地保障了耕地与林地的面积,减缓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速率,提高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集聚程度,推动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将有益于城市高质量发展。
(2)与基准情景相比,废弃矿区修复情景、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和综合情景均显著提升了碳固存、水源涵养、粮食生产的总量以及生境质量和休憩娱乐的平均值,总体上提高了招远市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但该提升效果存在空间异质性,部分街道(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反而有所下降。此外,本研究通过提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高于平均值的栅格单元作为该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并进行空间叠加,共识别出五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与基准情景相比,废弃矿区修复情景、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和综合情景中2类与4类热点区的面积均有显著增加,非热点区的面积均有所下降,三种情景下分别减少了0.77%、18.17%和18.51%,反映出国土整治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的组成结构,增加高质量的生态热点区的面积。
(3)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判别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其中碳固存、水源涵养、生境质量、休憩娱乐四项生态系统服务在所有情景中均保持协同关系,而粮食生产与水源涵养、生境质量、休憩娱乐间存在权衡关系。通过构建Pareto前沿曲线,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强度。总体而言,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与综合情景均能有效地弱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强度,有利于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
(4)基于KFCM算法,本研究识别出四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涵养簇、粮食供给簇、生境保育簇和生态维护簇。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存在差异。与基准情景相比,废弃矿区修复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簇中55%的生态系统服务平均值持平,35%的处于优势,10%的处于劣势。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与综合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簇中35%的生态系统服务平均值与基准情景保持一致,35%的处于优势,30%的处于劣势,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情景与综合情景可以全面提升各生态系统服务簇的休憩娱乐平均值。通过划定四种生态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国土综合整治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