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桑基鱼塘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时空演变
综合效益
功能分区
空间优化
摘要:
桑基鱼塘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生产现代化,桑基鱼塘生产系统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挑战。因此,亟需对桑基鱼塘时空演变进行全面分析,划定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既保护传承好农耕文化,又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以湖州南浔区为研究区域,以桑基鱼塘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采用MSPA模型等方法全面分析了该区域1975-2019年桑基鱼塘的规模、形态和布局变化;基于统计年鉴和能值计算数据,借助经济分析和能值分析比较了该区域主要农业生产类型间综合效益的差异,探究了桑基鱼塘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兴趣点(POI)等数据以及Maxent模型、In VEST模型识别了多种优势的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功能分区;运用FLUS模型模拟并比较了市场效益驱动和功能分区引导情景下2035年土地利用情况,并基于功能分区、模拟结果以及区域保护发展目标提出了空间优化方案。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1975-2019年南浔区桑基鱼塘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规模变化上看,鱼塘快速扩张,桑园明显减少,水田剧烈萎缩,桑基鱼塘规模明显减小,基塘比例严重降低;从空间布局上看,在2019年南浔区西部以水产养殖为主,中部以粮食生产为主,东北部以城镇建设为主;从形态变化上看,鱼塘呈集聚化、规模化趋势,桑园和水田呈破碎化趋势,且鱼塘逐渐脱离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布局特色而独立存在,由传统的桑基鱼塘形态结构转向鱼塘独立规模化扩张。
(2)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上看,近年来鱼塘养殖经济效益远高于桑蚕茧养殖和水稻种植,悬殊的经济效益是导致桑园、水田明显萎缩以及鱼塘大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从生态效益上看,鱼塘养殖的环境负载率较高,桑基鱼塘和水稻种植的能值产出率和生态可持续性较高;从综合效益上看,桑基鱼塘和水稻种植对环境的压力虽小但经济效益低,鱼塘养殖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大但经济效益高,可利用桑基鱼塘循环原理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为了平衡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粮食安全底线、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以分区协同多元发展为目标,以生产规模、景观文化、生态环境优势空间分布识别结果为基础,提出了镇级和村级尺度功能区。在镇级尺度将南浔区划分为5类功能区,包括渔业主产区、水稻主产区、农业复合区、农耕文化旅游区和城镇旅游发展区,在村级尺度针对性地分为桑基鱼塘文化旅游区、水乡古镇文化旅游区、核心渔业区、核心水稻区和多功能农业区5类功能区。镇级尺度功能区指导乡镇的特色优势发展,村级尺度功能区提出各村的主导发展方向,为“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4)运用FLUS模型模拟了市场效益驱动情景和功能分区引导情景下2035年南浔区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功能分区引导情景能够充分发挥各镇优势,形成功能主导、特色鲜明、分工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再基于功能分区、模拟结果以及区域保护发展目标,提出了南浔区空间优化方案:鱼塘规模在2019年基础上逐步减少30%,进一步集聚核心渔业区并增加该区鱼塘规模,同时减少核心渔业区外的鱼塘;水田规模在2019年基础上增加20%,进一步提高核心水稻区的集中连片性并增加该区水田规模,优化周围多功能农业区的现状水田的生产模式;桑基鱼塘总体规模为1995公顷,并以传统基塘比例4∶6进行恢复,以荻港村和射中村为核心扩大桑基鱼塘文化旅游区,在核心保护区外保留一定规模水田,构建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桑基鱼塘稻田农业系统,保护传承发展好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