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五指山片区
功能分区
野生动物保护
放牧
MAXENT模型
社区居民保护意识
摘要: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社区发展、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途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公园,也是唯一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国家公园保护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现有管控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区域,不能满足国家公园综合功能要求。本文使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野生动物分布、栖息地预测和社区居民保护意识多个视角,对五指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与社区居民保护意识进行综合权重,从而区分各个功能分区。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得到研究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丰富度监测结果为23种野生兽类47种野生鸟类。根据物种丰富度及物种保护级别筛选啮齿类、食草类、鸟类各三种作为代表物种,使用MAXENT模型进行野生动物栖息地预测,结果显示,适宜生境总面积674.23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46.94%,其中适宜生境总面积234.58 km2,较适宜生境总面积439.65 km2。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尖岭-奇人岭等没有村庄分布的区域,大道村、南定村、南芭村、空伦村、送祖村等村庄附近也见分布;较适宜生境区在中部至南部太平水库-生毛岭-亲菁岭-青春沟一带,毛祥村附近成片分布,周边区域东南部罗眉岭、西北部毛路村、毛组村、西南部毛枝村、毛卓村、零星分布。(2)通过访谈问卷法对研究区域209个自然村分层抽样63个进行社区居民保护意识调查,使用G1法,以自然村为单位,对保护意识使用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因素层分析。得到认知方面,大道村、南定村、南芭村、空伦村、送祖村以及毛祥村6个自然村社区居民描述可判别动物超过50种,认知优秀;态度方面,琼中长征镇、营根镇、红毛镇有社区居民仅有35.76%对野生动物保护持正向态度;加艾村、毛组村、毛路村、孔首村等地社区居民保护意识较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保护野生动物和建立国家公园是必要的;什兰村、牙南村、同甲村、毛祥村等地受访者可具体回答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超过95%受访者回答正向保护态度。行为方面,91.95%的受访者愿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什兰村、牙南村、同甲村、毛祥村、红合村有70%以上受访者参与或参与过保护活动;全部受访者中仅有0.05%社区居民未参与过保护及活动,参与形式最多的是移动宣传车喇叭宣传形式(22.96%)。将社区居民保护意识分析结果与野生动物栖息地加权叠置分析得出五指山片区功能分区,其中核心保护区255.58 km2,占总面积25.79%、生态保育区418.65 km2,占总面积25.15%、游憩展示区206.52 km2,占总面积14.38%、传统利用区49.66 km2,占总面积4.45%、协同发展区505.99 km2,占总面积30.23%。核心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奇人岭、尖岭、五指山、太平水库、生毛岭、亲菁岭、青春沟等区域;生态保育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什兰村、牙南村、同甲村、毛祥村区域;北部毛旦村、毛辉村区域;西部毛道村、毛枝村的牙冲等少数区域;东北部红毛镇罗解村区域;游憩展示区主要分布在毛道村、毛枝村、毛卓村,福关村、红雅村、番香村,孔首村、毛组村北部5 km范围。传统利用区主要分布在南圣村、福关村南部区域,以及便文、方满、什稿、什版、什会、什干等地。协同发展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片区周围5 km范围,在协同发展区加艾村、毛组村、毛路村、孔首村,大朗村、什仍村等地设置入口社区。本研究使用五指山片区野生动物分布、栖息地预测和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综合分析得到五指山片区功能分区,分析各区域地理单元和所占比例以及资源本底和保护意识差异,通过景观结构优化、适宜生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实现各功能分区协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五指山片区功能分区管理规划及野生动物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