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载波相位差分
模糊度固定
随机模型
时间相关性
摘要:
模糊度解算是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算法获得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前提,影响模糊度解算的主要因素包含模糊度浮点解精度以及随机模型对误差随机特性刻画的准确程度。为了提升模糊度浮点解精度,一般采用多历元累积算法增加观测量冗余度和平滑噪声来提升模型强度,进而提升浮点解精度。在多历元累积情况下,传统随机模型构建时没有顾及历元间的相关性,但卫星观测量中包含具有很强时间相关性的误差,在非零基线情况下,如果相关误差不能完全消除,将会导致观测量存在时间相关特性,对模糊度解算产生不利影响。精确的随机模型是模糊度高效解算的前提,为此通过对北斗观测量时间相关特性分析,并构建顾及时间相关随机模型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在传统多历元累积随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顾及时间相关随机模型,并在短基线、中长基线以及动态条件下进行测试。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构建单差函数模型对观测量残差进行采集,使得观测量相互独立,避免参考星影响,有利于对卫星相关随机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GPS和北斗观测量精度进行分析,零基线情况下,北斗系统和GPS系统观测精度基本一致,不同类型卫星观测精度各不相同。(2)在残差提取基础上利用时间相关系数对观测量时间相关程度进行评估,实测结果显示,非零基线情况下时间相关性明显存在,北斗系统时间相关性相比于GPS更为明显。将影响时间相关性的主要误差源视为一阶高斯马尔可夫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评估时间相关性对模糊度解算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随机模型忽略了历元间的相关性,导致模糊度固定成功率虚高,使得通过检验的模糊度解中存在漏检情况,影响系统导航精度及可靠性。(3)针对传统多历元累积随机模型未考虑历元间时间相关特性的问题,在传统多历元累积随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顾及时间相关性的随机模型。相比传统随机模型,顾及时间相关性的随机模型考虑到相邻历元间相关性,对观测量随机特性刻画更精确,可在提升模糊度固定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漏检和误警情况出现。实测结果表明,7.98m基线情况下,当传统随机模型出现漏检时,顾及时间相关随机模型仍能保证无漏检情况出现,同时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提升3.51%,误警率降低26.93%。(4)针对中长基线情况下电离层延迟无法通过差分完全消除的问题,结合观测量组合理论,采用无电离层组合充分抑制电离层延迟,同时通过多历元累积算法提升系统模型强度,并根据误差传播规律采用与函数模型适配的顾及时间相关随机模型,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同时减少漏检和误警情况出现,在系统连续性和可靠性综合性能控制方面取得较优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