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精密定轨
低轨卫星
星载观测
周跳
光压模型
模糊度
地球自转参数
天线相位中心
摘要:
对于北斗导航系统(BDS)建设与发展而言,存在地面监测站全球布设受限这一问题,而大规模低轨星座的兴起,是除了星间链路技术外又一机遇,借助低轨卫星同样可以有效解决区域布站条件下BDS卫星定轨精度提升问题。以此为牵引,文章对低轨卫星增强BDS卫星定轨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围绕星载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低轨卫星的优化选取问题提出了新的算法,对低轨卫星增强BDS卫星定轨、联合定轨中关键模型参数和产品数据解算的增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星载观测环境中电离层变化剧烈、不稳定的特点,在星载观测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双频消二阶电离层残差的周跳探测方法。相比传统消电离层周跳探测方法中仅考虑电离层延迟一阶项的情况,该方法通过构造新的周跳检测量可以同时消除观测量中电离层延迟一阶项和二阶项的影响。在尽可能消除电离层影响的同时,新的周跳检测量噪声控制在0.259周。将新方法与MW宽巷周跳检方法进行比较,新的检测方法对于剧烈、不稳定的电离层变化具有更强的适用性。2.针对大规模低轨星座增强BDS卫星定轨的选星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卫星位置精度衰减因子(SPDOP)的LEO卫星选星算法。算法将单颗低轨卫星对应导航星座SPDOP值从所有导航卫星位置精度衰减因子总值中提取出来,以其可观测弧长转化为权值后综合,进行排序后作为低轨卫星优先选取的参考。通过仿真实验发现,与全球布站相比,低轨卫星增强作用对区域布站下的BDS星座SPDOP值改善尤为明显;BDS星座SPDOP值在前10颗低轨卫星的加入过程中下降最快,在加入20颗左右低轨卫星后,SPDOP值下降速度放慢,逐渐趋于平缓。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对于被选取用于BDS卫星定轨增强的低轨卫星星下点轨迹分布而言,其星下点轨迹基本以中国区域为中心向外沿经线方向逐渐密集分布为佳。3.针对大规模低轨星座在增强定轨解算时的过剩冗余观测问题,构建了低轨卫星增强BDS卫星定轨的函数模型,提出在增强定轨解算流程中增加低轨卫星自主选星策略,在保证BDS卫星轨道精度得到最大改善的前提下,实现了大规模低轨星座增强BDS卫星定轨的优化。仿真实验表明,低轨卫星对于BDS卫星轨道精度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添加低轨卫星选星步骤,在BDS卫星轨道解算精度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成倍减少增强定轨解算耗时。同时,随着低轨卫星数量的增加,BDS卫星轨道和钟差精度随之提升,但其精度的提升不会随着低轨卫星数量的增加呈无限制增加状态,而是在其数量达到20颗及以上时,BDS定轨精度基本将维持在同一水平。利用风云-3C实测数据对低轨卫星增强BDS卫星定轨进行了验证,对于区域和全球地面监测站分布条件下定轨,GEO卫星轨道三维精度可分别提升47%和50%;IGSO卫星轨道三维精度可分别提升36%和23%;MEO卫星轨道三维精度可分别提升50%和29%,具体精度提升比例与地面监测站的数量和分布有较大关系。4.讨论了低轨卫星定轨增强作用对GEO卫星轨道偏差的影响。与单纯引入GEO卫星轨道偏差改正模型相比,利用低轨卫星增强BDS定轨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GEO卫星轨道产品中的系统性偏差影响。针对少量低轨卫星无法完全消除GEO卫星轨道偏差的情况,提出了低轨卫星增强和改正模型同时使用的GEO卫星轨道偏差消除策略,通过实测数据实验表明,新的策略可以进一步减小GEO轨道产品中的系统偏差,与仅使用模型改正相比,轨道精度在切向、法向和径向可分别提升39%、11%和54%。5.分析了低轨卫星增强作用在BDS卫星定轨中对光压模型和模糊度参数解算的影响。比较了低轨卫星增强作用对解算中ECOM-5和Adjustable box-wing光压模型参数的影响,通过实测数据实验表明,低轨卫星对光压模型参数的解算增强作用与卫星的类型和所选光压模型有关,与单纯使用地面监测站定轨相比,低轨卫星增强作用下的光压加速度分量解算差异对卫星轨道会产生厘米至分米的天累计误差。6.实现了低轨卫星增强BDS卫星定轨下的地球自转参数(ERP)联合解算方法。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相比使用全球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低轨卫星增强作用在对区域地面监测站条件下ERP参数解算精度具有更大影响,ERP参数精度提升比例均随着低轨卫星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但提升比例间的差距在减小,当低轨卫星数量增加到某一数量时,其对ERP参数解算精度的提升作用将达到最大极限。通过低轨卫星实测数据增强实验,与仅使用地面监测站数据相比,单颗低轨卫星增强解算ERP精度在极移X、Y和日长变化上分别可提升15%、9%和9%。7.研究了低轨卫星增强作用对GEO卫星PCO参数解算的影响。通过仿真与实测数据实验,在仅使用地面监测站数据情况下,通常无法对GEO卫星PCO参数进行精确解算,提出与同数量的地面监测站相比,低轨卫星对PCO参数解算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