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
危险性评价
证据权法
GIS
摘要:
基于滑坡发生成因选取评价指标,设计客观、合理的评价和分级方法,实现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对防御滑坡灾害和准确预警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现有滑坡危险性评价中,评价指标欠全面、评价指标分级偏主观、评价结果无法直接衡量出不同因子对区域整体及各危险区滑坡影响程度大小的现状,以滑坡灾害严重的重庆万州区为例,在充分考虑评价因子合理性的前提下,应用客观划分评价因子等级的证据权法,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通过结合滑坡危险性敏感程度指数(S_(W))、创建的滑坡危险性影响程度指数(S_(I))及不同危险区影响程度指数(H_(W)),量化各评价因子整体对区域滑坡发生的敏感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对不同危险区的影响程度的差异,为降低区域滑坡危险性提供更准确和针对性的理论参考,对提高区域滑坡灾害的有效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经独立性检验确定了剔除地形起伏度的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较全面概括了滑坡发生成因。(2)在评价指标初分级的基础上,结合证据权值、滑坡面积比和分级面积进行基于证据权法的评价指标终分级,实现证据权法支持下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经成功率曲线法验证,精度达72%,从指标选取和评价精度上体现出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3)S_(W)和S_(I)指数分析得出,高程、道路距离、多年平均降雨量因子的区域整体敏感程度和影响程度均居前三,但其余因子在敏感程度和影响程度的排序上表现出差异性,说明S_(I)指数创建的必要性和科学性。(4)H_(W)指数说明,高、中和低危险区滑坡评价因子表现出与区域整体一致的影响程度特征,但较高危险区以道路距离因子影响程度最大;较低危险区则以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上升为第二位,体现出H_(W)指数构建必要性。(5)低危险区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高海拔区,此处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对滑坡发生有着抑制作用;高危险区主要位于万州区人类活动集聚特征显著的主城区,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且降水量多集中在1213~1229 mm的低海拔区,该类区域应通过开展合理的减滑工程措施、抗滑支挡工程措施及绿化护坡等,实施工程治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区域滑坡危险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