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
课程设计
摘要:
奥林匹克教育课程化滞后,没有实现课程化是奥林匹克教育以往在推广上难以“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华彩落幕,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双奥”期间我国在中小学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系统且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留下众多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后冬奥时期,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要想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固化的课程作保障,以本土化、课程化的方式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呈现出来,是确保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学校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通过研究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学理探析、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和课程评价、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在北京市石景山电厂路小学的实施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是指奥林匹克教育为适应本国、本地、本民族的特色或特征,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通过体育运动在本国、本地、本民族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教育活动,在适应自身发展变化需要的同时,解决本国学校体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是在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本土基础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奥林匹克文化为教育载体,尤其以体育运动学习为主要途径,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等要素进行提炼、组织和安排,最终形成以奥林匹克教育主题化系列课程形式的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课程实施体系。
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是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奥林匹克教育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高度契合,奥林匹克教育对提质增优学校体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个方面;其可行性表现在:课程化是确保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双奥”奥林匹克教育创造丰富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丰富“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延时服务内容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为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实施提供绝佳载体。
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全面育人”为教育目标、以“以体育人”为核心路径的指导思想,遵循国际性与本土性相结合、认知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开放式探究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习目标,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课程内容是奥林匹克文化主题化,并建构了七大主题内容,即古奥运会探秘、中华体育寻根、夏奥情缘——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冰雪奇缘——双奥之城·荣耀中华、点燃青奥梦想——追求卓越·践行尊重、致敬残奥勇士——迎难而上·自信开放、奥运带我知世界——胸怀大局·共创未来;课程活动方式是室内认知教育和室外游戏化体验;课程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石景山电厂路小学课程实施评价反馈结果得出: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和认可,得到了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肯定。本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还能够以课程化、本土化的形式助推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够推动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其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国内层面来说,是后冬奥时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的创新方案,能够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资源,更好的适应中国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国际层面来讲,中国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课程丰富国际奥林匹克教育资源,为奥运主办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民族特点开展本土化的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参考,为以教育为核心诉求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