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
绘画模块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摘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的教育观念也日趋更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同时教育部新颁布的数字赋能方案已经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我国教育部针对各学科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已经制定与之匹配的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开始走进国人的教育视野,而近年来如何将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美术教学中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美术课程划分为九个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绘画模块要求运用各种媒材与技术创造视觉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和美化生活。绘画模块是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同时也是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记录生活的重要途径。调研情况表明,绘画模块的研究价值和本质意义很容易被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为增强乌鲁木齐各个中学对绘画模块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不仅对绘画课堂的认知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能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文章以乌鲁木齐地区各个高中的美术课为研究范围,力图改善绘画模块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过程主要借助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尝试结合建构主义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探究高中绘画模块课堂更优化的教学方式。文章的研究过程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探究:第一部分主要提炼新课标对绘画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提示和教学评价三个部分的要求予以阐述;第二部分着重梳理和分析乌鲁木齐市高中绘画模块课堂的开设及实际教学情况,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绘画课程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课堂问题,如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度依赖于《绘画》教材,教师在整合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概念性知识的提炼与融合能力比较薄弱、教学方法的使用侧重于传统的绘画教学理念、学业质量评价过程中侧重于简单的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等问题;第三部分结合各学校教学现状中的不足,结合第一章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整合各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在绘画课堂中探索出有利于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第四部分以王大根提出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为主,围绕水彩和素描两个绘画门类,以表格形式呈现《生命之树》和《矛盾空间》两个大单元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和思考”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促进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绘画模块教学设计与研究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整合《绘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力图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与内容,区分“教教材”和“用教材”之间的关系,厘清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孤立存在的,各个素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综合培养,使学生逐渐具备真正意义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绘画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反思中也不断提升,绘画模块教学的核心价值得到赓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