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STEAM教育理论
校本课程
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课程结构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强调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程结构和教材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教育内容,其中课程实施是最关键的环节,如何打破传统课程的壁垒,改变和优化传统教育模式,需要一线教师的潜心研究和具体落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理论走进研究视野,其中,STEAM教育理论逐渐被我国学者熟知和认可,成为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潮。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STEAM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学科融合”,强调问题导向、情境与合作等,实施STEAM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将交叉学科的知识聚集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学以致用的困境,达到深度理解概念内涵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询和比较发现,STEAM教育理论与我国新课改的许多内容具有一致性,可以为课程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将STEAM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设计相结合,并在可行范围内进行了课程实施,得到了STEAM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结合的教学案例,旨在为高中生物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STEAM教育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理论性研究多于实践性研究,另外,我国校本课程目前的实施情况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书面文件多于具体落实。接着,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多数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较高但学习认知和方法依然受到传统学习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禁锢,但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师生都认可新课改的教育方针与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STEAM教育理论。然后,以STEMA教育理论为指导,以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校本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为了探究不同知识类型的影响,本研究将《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知识分为四类:综合创造型、理解识记型、实验探究型、理论应用型,在STEAM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后,再以四川省大竹中学高2023级的学生为实践对象,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实践遵循了实验对照原则,选用了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班进行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在实践期间记录各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等变化。
最后,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认为融入STEAM教育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STEAM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是很广泛,需要教研组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对教学实践前后学生的成绩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STEAM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融合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将STEAM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设计相结合,并在可行范围内进行了课堂实施,得到了STEAM教育理论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结合的教学案例,以期为高中生物教育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