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隧道通风
热位差
数值模拟
瓦斯浓度
自然风
摘要: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隧道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隧道工程的建设不断向西南地区延伸。然而西南地区地质状况复杂,在隧道修建工程中,经常会穿越煤矿地层,从而导致隧道中时常会有瓦斯溢出。此外特长公路隧道的长度较长,普通的风管通风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为了加强通风保障隧道内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一般特长公路隧道会修建斜井来加强隧道通风。但在带斜井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时,容易忽略掉斜井热位差对于整个隧道通风系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带斜井的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利用自然风提高隧道通风的效率。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以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数据测量、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带斜井公路隧道热位差对隧道通风的影响,并展开了以下研究:
(1)结合中梁山隧道,分析了中梁山隧道的通风方式和隧道结构,同时对隧道内外温度、隧道内风速和瓦斯浓度进行了测量。对隧道的通风网络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情况下,隧道内部的通风量大小。通过对现场测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在现有的通风方式下,夏季时隧道内部的通风受到斜井热位差的影响,通风速度较小;其次,在一年四季变化中隧道内温度较稳定,而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最后,通过瓦斯浓度监测发现当前隧道工区属于高瓦斯区,隧道瓦斯的溢出具有突发性,且瓦斯浓度超过0.05%。
(2)根据中梁山隧道结构设计资料和通风方式,建立了斜井热位差隧道通风的物理模型,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斜井热位差的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和隧道温度条件下,隧道内部的风速大小、风速方向和瓦斯扩散规律。在斜井热位差的影响下,总结得出,冬季时,斜井内部风流方向是由主洞流向斜井洞口,且瓦斯气体主要由斜井和右洞排出;夏季时,斜井内部风流方向是由斜井洞口流向主洞,且瓦斯气体主要由左洞和右洞排出。
(3)为了加强隧道内部空气的流动,提高瓦斯气体的排除速率,在隧道内部设置了射流风机。根据中梁山隧道内部的射流风机布置情况,建立了射流风机通风模型,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在有射流风机的情况下对斜井热位差的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和隧道温度条件下,隧道内部的风速大小、风速方向、通风死区和瓦斯扩散规律。研究发现,在冬季时,射流风机与热位差产生的自然风风向一致,有助于隧道内部通风;在夏季时,射流风机与热位差产生的自然风风向相反,不利于隧道内部通风,斜井通风的效率变低,隧道内部风速减小,通风死区变大,瓦斯扩散速率减小。
(4)根据中梁山隧道目前施工通风存在的问题,结合了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热位差利用的隧道施工通风优化方案。按照季节变化的规律,灵活利用射流风机,使射流风机风流方向与斜井热位差产生的自然风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对于射流风机风流与热位差产生的自然风方向不一致的工况进行了优化模拟。分析了优化后隧道内的风速大小、通风死区大小、瓦斯扩散浓度的变化,总结得出了在优化后隧道内整体风速提升,通风死区减小,瓦斯扩散速率变大以及瓦斯浓度变小。同时计算了局部射流风机的诱导长度,根据通风死区的位置,提出了局部射流风机的布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