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近视
防控
屈光度
视网膜周边离焦
多光谱屈光地形图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人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离焦分布特点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选取2024年1—3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70例, 年龄18~46岁, 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客观验光仪测量球镜度和柱镜度, 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采用Pentacam眼前节图像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参数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和平均角膜曲率(Km);采用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采用多光谱屈光地形图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53°范围内的视网膜周边离焦;根据视网膜周边离焦数据将其分为半侧翘起型、火山口型、马鞍型和相对平坦型, 分析各类型特征及其与屈光度等的相关性。结果各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 半侧翘起型186眼(占68.63%), 火山口型45眼(占16.61%), 相对平坦型36眼(占13.28%), 马鞍型3眼(占1.11%)。其中, 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 为(-6.18±1.50)D;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 为(-3.88±0.87)D。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间SE、球镜度值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69、17.928、3.431, 均P<0.05), 其中半侧翘起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相对平坦型, 火山口型SE和球镜度显著低于半侧翘起型和相对平坦型, 半侧翘起型AL显著长于相对平坦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眼间CCT、K1、K2和Km总体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1、1.761、2.603、2.248, 均P>0.05)。球镜度值与上方、下方和颞侧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269, P<0.001;r=-0.176, P<0.01;r=-0.292, P<0.001)。SE与上方、下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负相关(r=-0.199, P=0.018;r=-0.221, P=0.009;r=-0.327, P<0.001)。年龄与上方和颞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均呈正相关(rs=0.213, P<0.001;rs=0.181, P=0.003);与鼻侧视网膜周边离焦呈负相关(rs=-0.138, P=0.023)。结论成人视网膜周边离焦类型中半侧翘起型占比最多, 火山口型平均SE最低, 相对平坦型平均SE最高。上方、下方和颞侧的周边离焦与球镜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