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政府会计改革
摘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高质量越来越成为新焦点,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新关注点,“创新”成为主要理念,拓展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产出新技术,带来新岗位,丰富新生活。置身经济大环境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也在不断调整自身职能,顺应新变化,服务新常态。事业单位调整自身职能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其内控建设的督导力度不断加强,基本构建起了一套特有的内控报告编报组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五级政府部门、九类行政事业单位、六大业务活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政府会计改革工作也在全方位发展中,政府会计“二元结构”形成,进入“双轨制”,基本建成并稳步实施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10项具体准则、2项应用指南、1项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4项解释制度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并构建起了涵盖1项编制办法、2项操作指南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体系。此外,我国企业内控建设中的经验,为事业单位提供了借鉴。我国企业内控的研究,要比事业单位早并相对丰富。企业内控建设中,形成了其自己的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置身于当前经济环境、与企业内控建设齐头并进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政府会计改革,运用好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内控的影响,做好事业单位自身的内控建设,既是事业单位在寻求自身的“新”,也是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举措之一。本文通过以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内控目标演进的影响机理研究为切入点,具体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评价与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最终提出借力政府会计改革,夯实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携手政府会计改革,细化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顺应政府会计改革,强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建设;背靠政府会计改革,完善评价与监督建设的内部控制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