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片
肺结节
乳头影
随访方案
临床管理
摘要: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胸部DR体检中阳性征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探讨健康人群中胸部体检征象的检出特征;进一步通过收集肺内最高发肺结节阳性征象的人群胸部CT随访资料,分析不同结节人群的随访频率,结节变化等情况,并与肺结节国内专家共识对比,探讨肺部结节的管理,为科学合理及科普肺结节的管理提供支持。同时通过乳头遮挡贴改进胸部摄片时乳头的投照位置,探讨其减少乳头影所致假阳性结节征象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健康体检人群胸片报告中的阳性征象以及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并按照不同年龄组分别计算胸片阳性征象的阳性率、胸片中出现乳头影的频率以及患者进行CT复查的比例;进一步收集行胸部CT平扫并随访复查4-9次肺结节患者386例的影像学资料,共计247个肺部实性结节、377个肺部亚实性结节,根据结节类别和直径大小把实性结节分为A组:(无肺癌危险因素,直径<4 mm)、A组:(无肺癌危险因素,4 mm<直径≤6 mm)、A组:(无肺癌危险因素,6 mm<直径≤8 mm)、A组:(无肺癌危险因素,直径>8 mm)、A组:(有肺癌危险因素,4 mm<直径≤6 mm)、A组:(有肺癌危险因素,6 mm<直径≤8 mm)、A组:(有肺癌危险因素,直径>8 mm);把亚实性结节分为B组:p GGNs(直径≤5 mm)、B组:p GGNs(直径>5 mm)、B组:PSN(直径≤8 mm)、B组:PSN(直径>8 mm),对比各组各随访期结节动态变化的百分比。同时为探究乳头遮挡贴在常规胸部DR检查中的可行性,收集在常规胸部检查中胸片上出现乳头影的患者51例,在知情同意下使用乳头遮挡贴后复查胸部DR检查,通过计算乳头影可见的频率、乳头遮挡贴可见的频率以及患者重复检查的频率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1.5年共260 962例体检者接受胸部DR检查,检出阳性病例共38 690例,阳性频次共检出42 230次,阳性检出率为14.83%。阳性征象类别共计26种,其中检出阳性征象频次前三位是:主动脉硬化(5.56%)、肺结节(2.41%)、肺部钙化(1.82%);不同年龄组间主动脉硬化、肺结节、肺部钙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均P<0.05)。女性主动脉硬化、肺部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肺结节的检出率略低于男性(均P<0.05)。其中,412例患者因胸片有乳头影而不能明确诊断,169例患者进行了CT复查,假阳性38例,真正病变131例。2.实性结节组和B组p GGNs在各随访期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 GGNs在0~3月与3~6月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5.90,P=0.02)。与B组PSN相比,B组PSN在0~3月和3~6月随访期间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较高,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65,P=0.03;x=4.05,P=0.04),且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发生动态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x=4.45,P=0.04;B组:x=5.38,P=0.02);p GGNs在各随访期内不同复查频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常规摄片对比,使用乳头遮挡贴摄片后,乳头影在胸片上均未显示明显的乳头影或乳头遮挡贴,也均不需要行CT复查。结论:1.健康人群中胸部DR检查显示阳性征象类别较多,其中阳性率前三位依次是主动脉硬化、肺结节以及肺部钙化,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可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加强对胸片阳性高发人群尤其是肺结节的健康管理及防控。2.参照国内专家共识,对于直径>5 mm的p GGNs人群建议除0-3月CT随访外,3-6月增加一次CT随访,其余不同类别及大小肺结节患者均建议按国内专家共识随访。3.在常规胸部DR检查中使用乳头遮挡贴改变乳头投照位置,可消除因乳头影重叠所致肺结节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患者过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