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市值管理
伪市值管理
价值创造
大股东减持
并购重组
摘要: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使人们认识到,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东收益,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实现较强的有效性,股价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股东收益进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无益于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市值管理应运而生,并在2014年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2014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以市值管理名义谋取私利、危害中小股东利益及资本市场稳定性的伪市值管理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危害,2021年,我国四协会共同出台了《远离伪市值管理倡议书》,证监会也明确表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应当严守“三条红线”、“三项原则”,然而伪市值管理行为屡禁不止,明确真伪市值管理的不同之处和伪市值管理的特点,对上市公司合法合规进行市值管理、监管者完善监管举措、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合法合规进行市值管理的伟星新材和伪市值管理的金利华电作为主要案例,将寻找二者行为在动机、方式及结果影响方面的不同并总结伪市值管理的特点作为本研究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本研究整理归纳了有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理论,从市值管理必要性和方式、伪市值管理手段及危害、应对策略研究三个方面阅读并梳理相关文献,进而在文献阅读和案例搜集过程中观察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真伪市值管理的现状。其后,本研究简要介绍了案例企业伟星新材和金利华电的基本情况和真伪市值管理行为,对二者在行为动机、方式、结果及影响方面的不同展开案例分析,最终梳理总结出真伪市值管理的不同之处、对“三条红线”“三项原则”的违背及伪市值管理的特点,并从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角度给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健康发展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有二:一是丰富了研究内容并转变了研究视角,根据监管机构对市值管理的要求给予了伪市值管理定义,并在以往研究市值管理良好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而研究滥用市值管理进行违法操作的企业行为,在当前伪市值管理盛行的背景下更有意义;二是创新了分析模式,本文选取了正反面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二者行为的不同之处及伪市值管理企业的行为特点,并且,在论证伪市值管理的极大危害性时,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事件前后其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使结论更具可信度。本文所得结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进行市值管理的公司会更加注重在价值创造环节做出努力,通过产品、服务、渠道和技术的进步,提升公司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二是进行伪市值管理的公司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如采取行动前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在追求股价上涨的过程中忽略价值的创造、发布大量利好消息推升股价后迅速大规模减持、实际控制人和外部机构联合操纵股价等。因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完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体系,并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夯实价值创造,稳定价值实现,优化价值经营,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可持续地提高市值;建议监管机构完善大股东减持规定,明确市值管理定义和行为边界,并建立市值管理预披露制度,加大伪市值管理行为监管和处罚力度;建议中小投资者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辨别能力,在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成长能力的基础上理性做出投资决策,并借鉴本研究得出的伪市值管理行为特点,及时远离有密集类似行为的企业,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成为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行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