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同步磁阻电机
矢量控制
参数辨识
无传感器控制
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行各业陆续制定了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要求在工业领域推进电机、风机、泵等重点用电设备的节能提效,工信部提出具体细化方案,要求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因此推广高效电机的装机应用对工业领域的节能提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装机使用的电机主要有三相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三相异步电机(Asynchronous motor,简称ACIM)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因此在早期得到广泛应用,装机量较大,但其存在效率过低,体积重量大和控制精度较低等问题;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控制精度的优点,因此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控制场合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转子中使用了永磁体,故而带来了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高温场合出现失磁故障及弱磁困难等问题,且随着国家稀土开发、出口政策的收紧和国际稀土原料价格的上涨,都使得永磁同步电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制约。同步磁阻电机(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简称Syn RM)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结构简单、损耗小、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其转子为硅钢片堆叠构成,无永磁体,因此不会出现高温失磁现象,弱磁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且目前装机量较小,在替换传统低效电机应用上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但其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下问题:(1)目前主流控制算法未能完全发挥同步磁阻电机高凸极比的优势;(2)功率因数较低;(3)启动性能差;(4)受磁路饱和现场影响电感易发生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对同步磁阻电机推广应用带来的制约,本课题以同步磁阻电机为应用对象,以高性能控制为目标,对同步磁阻电机的驱动系统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同步磁阻电机运行原理并构建了其数学模型,对同步磁阻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简称MTPA)控制、最大功率因数控制(Maximum Power Factor Vector Control,简称MPFC)、最大转矩变化率控制(Maximum Rate of Change of Torque Control,简称MRCTC)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基于状态观测器理论推导了龙伯格状态观测器的数学模型及状态空间方程,并建立了同步磁阻电机及其状态观测器的状态空间方程。分析了同步磁阻电机工作中电感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离线-在线辨识结合的电感辨识算法,分别具体推导了基于脉冲电压法的离线电感辨识算法和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在线电感辨识算法,集成以上控制算法得到基于参数辨识的无铁氧体同步磁阻电机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其次,为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基于Simulink根据上述理论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矢量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控制的三种算法在低速区间性能相当,MTPA算法启动性能略优,在中高速区间MTPA算法的稳态波动及转矩波动都更小。无传感器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龙伯格无传感器算法转速跟踪性能较好,无明显滞后现象,转子估测稳态误差几乎为零,稳态运行中突加载荷时转速、转子位置估计误差未出现明显增大现象,运行平稳;电感辨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感在线辨识算法在多种工况下均能快速准确完成电感辨识,引入在线辨识算法的矢量控制系统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更小的稳态性能;集成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基础矢量控制系统,引入优化算法的集成控制系统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和更好的稳态性能及抗负载扰动性能。最后,为验证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搭建同步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分别设计了驱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基于此完成平台搭建。电感离线辨识实验结果显示d、q轴电感辨识误差分别为4.66%,9.72%;集成系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离线-在线结合电感辨识算法在低速、高速运行及载荷突变时,均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辨识电感值。集成控制系统在引入在线辨识算法后,对于参数的变化能够更快响应跟踪,降低了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的敏感性,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以上实验验证了本课题所研究同步磁阻电机高性能矢量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满足一般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为无铁氧体同步磁阻电机替换传统低效电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