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变刚度驱动器
变刚度控制
共振
最优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摘要:
变刚度驱动器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种高效、安全、稳健的驱动技术。通过在驱动系统中引入可变刚度弹性体,可以按需调节电机和负载之间的机械能、电能转换,从而提高驱动器的性能,如峰值功率降低、节能等。目前,变刚度驱动技术在设计执行机构和刚度调节伺服控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外骨骼、假肢等。然而,如何优化控制变刚度驱动器的刚度以获得更好的驱动器性能,仍然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对于要求刚度优化时效性强的应用场景,比如外骨骼等,梯度下降法等收敛速度较慢的优化方法就不再适用。此外,目前大多数刚度优化方法与控制方法互为独立系统,未考虑刚度改变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主、副电机之间未能进行协调控制,降低了变刚度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变刚度驱动器刚度优化收敛速度慢,优化与控制不协调等不足,基于物理共振设计了一种快速收敛的多优化目标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变刚度驱动器驱动理论分析。建立变刚度驱动器数学模型,通过建立变刚度驱动器输出-刚度数学关系,分析变刚度驱动器的输出特性,分析变刚度驱动器的开环/闭环动力学响应特性,得到了变刚度驱动器的输出响应特性:刚度越大,变刚度驱动器响应越快,跟踪误差越小。为变刚度驱动器的刚度优化控制策略与角度跟踪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2)基于共振法的模型预测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共振法与模型预测控制设计出优化与控制一体的多优化目标控制系统。分析在处于共振刚度的变刚度驱动器优劣势,分析变刚度驱动器的节能影响因素。证明了处于共振刚度的驱动器能够大幅实现节能,并给出了理论共振刚度计算方法以及最优刚度优化的证明。(3)控制系统特性分析。证明基于共振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器的稳定性,对比并分析基于共振法的模型预测控制器与通用算法的刚度优化的收敛速度,以及在干扰情况下的收敛鲁棒性。分析变刚度驱动器的相比与传统驱动方式的优势,分析在不同优化目标下控制算法的控制性能。相较于梯度下降法,提出的优化方法收敛速度更快、在干扰情况下的收敛性更好,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刚度变化对变刚度驱动器的输出影响,通过调节权重系数即可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不同优化目标中实现良好应用。(4)样机制作以及实验验证。搭建样机的机械结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实验验证变刚度驱动器的输出响应特性。实验验证基于共振法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能够在实现多场景中实现应用,能够快速收敛到最优刚度并实现能耗的降低,并能够实现在能耗优先、误差优先、均衡性能三类优化目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