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变结构
电流解耦
滑模观测器
矢量控制
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但其本身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且传统PI控制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影响电机性能指标。另一方面,矢量控制仅能在参数恒定时实现电流解耦,但存在的动态耦合随着参数变化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电流环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转速环和电流环分别采用先进控制策略,分析滑模控制与滑模观测器在解决上述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针对矢量控制系统中的PI速度控制器对参数变化敏感、抗干扰性能差等缺点,提出一种改进滑模趋近律,达到优化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目的。该趋近律以传统指数趋近律为基础,引入系统状态变量,可以动态适应受控系统的变化,保证系统的高跟踪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控制输入所产生的抖振。同时,因为待调参数较多,参数整定困难,无法确保控制器达到最优。采用改进灰狼算法(IGWO)对系统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使控制器充分发挥其性能。
其次针对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流在参数变化时无法实现解耦问题,设计了改进扩张滑模观测器的电流偏差解耦方案。通过参考电流与实际电流作差建立含耦合项的电流控制方程,计算耦合量并对系统进行补偿,设计电流偏差解耦控制,用来降低d、q轴耦合对系统的影响。因为电流偏差解耦无法完全消除耦合,因此将d、q轴电流耦合和电感参数变化视为扰动,建立多维滑模面下的扩张滑模观测器,用来估计参数变化引起的扰动。针对观测器中滑模部分存在抖振且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通过Hurwitz指数趋近率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流解耦。
最后,本文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实物平台,以TMS320F28335作为控制芯片,硬件系统包括功率驱动单元、控制单元、电压电流采集单元、保护单元。软件部分主要介绍控制系统初始化流程,通信任务,数据采集流程,以及电机控制算法的实现。设置对照组,将传统PI控制、滑模控制在硬件平台上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转速仿真图,实验表明改进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