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IGBT模块
可靠性
热疲劳
状态监测
牵引逆变器
摘要:
牵引逆变器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牵引系统的核心装备,由于城轨车辆多工作于频繁启/停、急加速、惰行、急减速等复杂工况,其关键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易发生热致失效故障;而IGBT模块的故障又往往会引发整个变流系统的意外停机事故。一方面,相较于应用于平稳工况的功率模块,牵引用IGBT模块长期承受更恶劣的热循环冲击,导致封装焊料层热疲劳失效进程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相较于具有强迫风冷或液冷的变流器,城轨车辆牵引逆变器多采用开放的走行风冷设计,外界环境中的污垢易进入风道并附着在散热器表面,导致散热器散热性能下降、变流系统运行温度升高,进而加剧IGBT模块热致失效问题。状态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并指导基于状态的运维工作,是保障牵引逆变器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措施。因此,针对上述牵引逆变器超温故障涉及的关键组件IGBT模块和散热器,本文分别开展了对应的监测方法研究,旨在为智慧运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降低IGBT模块意外超温故障率,进而提高牵引逆变器热可靠性,保障车辆安全可靠运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二端口热网络结壳温度转移比的结温监测方法。现有结温监测方法在温度计算过程中涉及诸多电参数,需要附加额外的高精度电信号测量电路,增大了运维成本、且可能会向原有系统引入新的不可靠因素。为此,本文基于电热比拟理论,以IGBT模块结温和壳温作为虚拟节点,构建了等效二端口热网络模型;利用端口温度转移比的特性,消去了结温表达式中的功率损耗项,建立了无需电参数的结温估算模型。所提监测方法无需测量电参数,在仅测量模块壳温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对动态结温的有效监测,有效降低了结温监测方法的硬件负担和实现难度。此外,针对牵引逆变器散热器对流换热效率随车速变化的特征,分析了散热工况变化对结温监测结果的影响;提出通过建立散热工况与模型参数查询表,当散热工况变化时修正模型参数,避免散热工况变化导致监测结果产生偏差。(2)提出了基于壳温升温阈值拐点的IGBT模块焊料层热疲劳状态监测方法。现有相关监测方法要求变流器处于(准)热稳态或特定电气工作点等运行状态,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适用于牵引逆变器的非平稳工况特征。为此,本文分析了IGBT模块升温过程中其内部瞬态热响应过程,总结了动态热参数在焊料层热疲劳老化进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以壳温升温阈值拐点作为特征量的监测方法;通过比较实测拐点值与参考值的差异,评估IGBT模块焊料层热疲劳老化进程。所提监测方法无需在热稳态实施测量或改变逆变器原有工况以达到特定运行状态,降低了现有监测方法对实施条件的限制,实现了非侵入式在线监测,拓展了IGBT模块焊料层热疲劳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3)提出了基于散热器温度动态曲线偏移量的散热器散热性能健康状态监测方法。现有相关监测方法仅适用于散热工况可主动调节的散热器,且要求在系统运行状态相对稳定时实施评估,不适用于牵引逆变器散热器对流换热效率随车速变化且难以达到热稳态的特征。为此,本文分析总结了散热器温度动态曲线在散热性能退化进程中逐渐偏离参考曲线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匹配实测工况下对应的参考温度曲线,利用单向距离算法提取实测与参考温度曲线之间的差异值作为监测特征量,进而评估散热器散热性能健康状态。所提监测方法计及了牵引逆变器非稳态运行工况和散热器对流换热效率随车速变化的特征,且具有评估结果不受IGBT模块或热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TIM)老化的影响、软硬件简单、易于实施等优点。此外,进一步论证了该方法以IGBT模块内置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温敏电阻作为观测点,实现对散热器散热性能下降和TIM热疲劳老化进行同时监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