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IGBT结温测量
电热耦合模型
有限元分析
退化参数
功率循环测试
多工况验证
摘要:
新能源、新储能和电动汽车是当今综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功率模块是能源转化的关键,也是“电控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模块的温度保护,器件的寿命状况分析和变换器的热管理都与IGBT结温信息和结温变化密切相关,准确无误的获取IGBT结温信息是促进IGBT发展的有力手段。
本文以“电控系统”中的IGBT模块为研究对象,为准确获取结温信息,在研究传统电热耦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退化的电热耦合模型方案,通过结温测试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结温测量和预测的准确性。
首先,本文以传统电热耦合模型作为分析对象,描述了电热耦合模型组成部分,推导了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针对传统电热耦合模型在实际运用中误差较大,不实用,数据来源缺乏实际可信度等原因,通过搭建双脉冲实验平台获取实测损耗模型数据,构建损耗的3D信息图;利用瞬态双界面法实验得到瞬态热阻曲线,经过分离点的确定、时间常数谱的推导,结构函数法的运用得到热模型的热阻、热容参数。
其次,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电热耦合仿真模型,对不同频率和功率因数的结温进行仿真分析;为修正散热不同导致的结温误差,在ANSYS软件中构造IGBT模块和壳体的3D模型图,选取两种工况进行仿真,完成模型结温信息的修正。
随后,为了解决器件退化后结温预测误差大,精度低的问题,利用功率循环设备进行PCsec秒级退化测试,得到集射极电压VCE(sat)的变化趋势,运用origin软件拟合得到具体分段函数关系式,从而修正电热耦合模型中的损耗计算模型。
最后,搭建结温测试实验平台,针对电机控制器的内部IGBT模块,选择与黑模块配套使用的红外热成像设备来实时采集芯片的结温。通过电动工况、发电工况和退化工况条件下的实测结果和优化模型、传统模型、有限元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优化模型和实测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3%,传统模型的误差有10℃左右,有限元模型的误差也有超过5%,表明本文提出的考虑退化的电热耦合模型方案精度更高,实用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