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
非性传播
稳定性
最优控制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性传播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毒,不仅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因此,在异性恋和男男同性人群中考虑人乳头瘤病毒的性传播与非性传播两种传播途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传染病传播动力系统,研究疫苗接种、性和非性传播对人乳头瘤病毒传播的影响,对人乳头瘤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性活跃的人群常会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但在儿童等无性行为人群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情况也频频发生.人乳头瘤病毒的非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因此,根据人乳头瘤病毒的两种传播途径,建立了具有性传播和非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传染病传播动力系统.首先,给出了系统中异性恋女性、异性恋男性和男男同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传播路径的表达式,给出了系统的传播阈值R0.根据赫尔维茨判据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证明了当R0>1时,系统存在正平衡点且疾病持续存在.其次,基于广东省兴宁市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了参数估计.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和偏秩相关系数对R0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性和非性接触可能是预防HPV传播的有效控制措施.最后,将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系统中,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并利用庞特里亚金最大值原理寻找最优控制策略,并进行了最优控制的数值模拟和HPV传播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控制成本中,当个体负担的控制成本越低,可以负担起的感染个体数越多,整体感染的人数就越少,所以从长期角度来看,个体负担的低成本控制是最优控制.
2020年11月17日,中国首次承诺到2030年要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目标,并于2022年8月30日将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年龄拓展为9-45岁.因此,根据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年龄的不同,建立了具有个体年龄分组、性传播与非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传染病传播动力系统.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给出了系统的传播阈值R0,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证明了当R0>1时,系统存在正病平衡点且疾病持续存在.其次,基于中国性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进行了参数估计.最后,将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系统中,证明了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并利用庞特里亚金最大值原理寻找最优控制策略,预测了不同年龄组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年龄段接种疫苗,16-45岁人群接种疫苗比9-15岁人群接种疫苗更有利于控制人乳头瘤病毒;对于实施不同的控制成本,低成本控制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