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染病
信息资源
发病率
四川
重庆
摘要:
目的:本研究围绕四川省和重庆市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及相关要素,通过政策文本量化明确信息资源配置程度现状、历年变化趋势,并比较两地之间差异;探究信息资源配置程度的提升对川渝两地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通过与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适宜标准进行对比,明确差距大小,总结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健全完善信息资源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推动两地传染病防控水平的提升。方法:在健康系统宏观模型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德尔菲法明确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适宜标准、评价指标。全面收集2004-2020年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相关文献资料,并按照相应字段定位及赋值要求对文献关键信息进行摘录;采用Excel2010汇总、分析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变化;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信息资源配置程度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程度;采用规范差距分析法研究川渝两地现实情况与“适宜标准”间存在的差距,探寻存在的问题。结果:1.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程度。横向比较结果显示,2020年四川省信息广泛收集程度略低于重庆市,四川省信息广泛收集程度为73.8%,重庆市信息广泛收集程度为74.7%,仅相差0.9%;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四川省信息广泛收集程度由2004年的69.7%增长至2020年的73.8%,提高了4.1%;重庆市信息广泛收集程度由2004年的65.9%增长至74.7%,提升了8.8%,川渝两地均呈发展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0.708,方程解释程度分别为78.6%、61.1%。2.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横向比较结果显示,2020年四川省信息有效利用程度高于重庆市,四川省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为21.7%,重庆市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为13.5%,相差8.2%;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四川省和重庆市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程度较2004年的0.0%均有提升,四川省2020提升为21.7%,重庆市2020为13.5%,两地均呈现均匀上升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668,方程解释程度分别为54.9%、36.4%。3.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程度。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总体看来,四川省信息互联共享程度高于重庆市,2020年四川省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程度为49.6%,重庆市信息资源互联共享程度为40.3%,相差为9.3%;纵向比较结果显示,2004-2020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均提升较快,四川省提升48.5%,重庆市提升40.3%,两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信息互联共享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15,方程解释程度分别为74.5%、42.6%。4.川渝两地传染病领域信息资源配置程度。信息资源提升速度较快,信息广泛收集程度较高,但仍然与适宜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量化后,川渝两地信息资源配置整体适宜程度分别为56%、49.5%。分析发现,川渝两地信息资源配置与传染病发病率的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703,方程解释程度分别为72.8%、47%。结论:随着我国对传染病防控信息资源的逐渐重视,川渝两地信息资源配置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川渝两地传染病防控领域信息资源收集系统已基本建立,但距适宜标准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由于识别公共问题的程度、提出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措施的程度、预警公共卫生问题的程度、开展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效果评估的程度、提出公共卫生问题应急措施的程度等原因,使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传染病防控信息资源的广泛收集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壁垒,但目前仍有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