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据素养
信息资源管理
新文科
SEM
摘要:
数据素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需具备的关键素养,对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有重要意义。为适应互联网环境发展,教育部自上而下发起了“新文科”建设,培养学科更融合、实践能力更强、数据素养更高的学生。高等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是开展数据素养培养活动的关键场所。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文理交叉专业,以信息资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部分高校更是将其定位于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与分析,这使该专业在数据素养方面的培养更具参考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数据素养展开研究,探究数据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可行之路,为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策略,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建言献策。
本研究首先整理了数据素养研究现状,归纳了数据素养含义与概念、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素养评价研究现状,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网络调研了开设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八所高等院校现阶段在该专业培养中针对数据素养的培养情况,从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以及各个培养环节中发现,数据素养的培养主要从认知和技能两个层面展开。结合调研数据,将数据认知层面分为数据意识、数据伦理与道德,数据技能层面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为参考,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描述、数据选择与评价、数据分析与利用、数据表达、数据管理等构成要素。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有自身的知识经验与心理认知特点,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能力,掌握学生数据素养的水平现状是开展数据素养培养活动的前提条件。设计数据素养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水平,对数据素养能力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数据素养整体上优于其他各类专业,但整体上学生数据素养能力水平比较一般,尤其数据技能层面的能力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处理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素养构成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确定数据素养培养的方向与侧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层面的构成要素相对独立,与技能层面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很弱。技能层面的各构成要素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关系,其中数据采集对其他要素均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数据选择与评价、数据描述对数据表达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数据描述正向影响数据分析与利用,数据管理正向影响数据选择与评价、数据分析与利用。因此,在加强认知层面数据意识、数据伦理与道德培养的基础上,数据素养培养应将数据采集作为关键内容,并重点关注数据选择与评价、数据描述环节,以数据生命周期为依据开展数据技能全链条的培养。
结合以上调研与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学生数据素养整体处于一般水平,难以满足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为参照,综合大学生的数据素养能力水平现状,提出以下数据素养培养策略:更新培养目标以融入数据时代背景、建设数据社团以发挥学生主观力量、组建虚拟教研室以提升育才能力、整合教学资源打造内嵌式课程、搭建实训平台并建设校企联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