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自律品质
摘要: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网络的开放宽容、交互共享、先进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便利,很大程度促进了人们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的革新。然而,网络的多元性、虚拟性、自由性等特性,使得道德对人们的约束性减弱,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出不止。加大网络空间规范治理,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强网民道德自律势在必行。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长期形成的优良品格。大学生作为运用新技术、接纳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做网络道德自律的先行者。然而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甄别能力仍有欠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和错误观念的引导,在网络活动中缺乏严格自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自律品质的培育和提升至关重要。解决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自律品质存在的问题,探寻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品质的对策,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品质是指大学生在自觉学习、主动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历经情感认同、意志内化、行为自控、回顾反思等一系列环节后,其思想、言行表现出的具有相对持久、稳定的品格和风貌。依据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品质的内涵,构建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反思”五位一体的评判体系。通过实证调研,剖析出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品质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网络道德自律认知与行为脱节、网络道德自律情感与意志不一、网络道德自律实践与反思失衡。问题成因是网络道德主体自律性未有效激活、网络技术特性负面影响重视不足、网络道德监管机制效能发挥不够。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品质的路径为:提高大学生自我修养,增强网络主体道德自觉;提升网络技术内在品质,优化网络技术生态环境;构建网络道德治理体系,凝聚多方联动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