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道德绑架
自由意志
自律
他律
摘要: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一个区别于现实社会的隐形社会,它不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满足话语权的平台,也让人们拥有了一种新的媒介权力形式——“第五种权力”,即网络舆论权。网络道德绑架便是利用网络舆论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引导公众舆论来强迫他人,最后达到一定的社会效果。网络道德绑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绑架者和被绑者,以及网络环境这三个方面,同时依据网络道德绑架行为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归为对普通人的道德绑架,对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和对公职人员的道德绑架。网络道德绑架是一种歪曲道德观念的现象,它的发生既与道德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人们的思维认知和社会整体环境有关,同时网络的虚拟性等特征又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并扩大了影响范围。网络道德绑架会出现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绑架者自以为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却不清楚自己所做的本身就是一件不正义的事情,因此它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首先,网络道德绑架利用舆论去干扰他人自由意志,想要迫使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并且它所提倡的道德也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原则。其次,它过分地强调被绑架者所要履行的道德义务,却忽略了与此相对的道德权利,导致了伦理公平的破坏。最后,它不仅影响了道德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冲击了法律的权威性。面对网络道德绑架,自律和他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伦理对策。一方面,道德绑架的行为主体都需要提高自律意识,绑架者可以学会换位思考,切勿轻易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而被绑架者要学会认清自己的道德权利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强道德体系建设,形成正确的道德共识,同时要探索新的网络公平正义观,树立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