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
学习自律
评价标准
摘要: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受地理条件、读书无用论、课后无监管等因素影响,其与非留守儿童、城镇儿童之间的学业差距愈发明显,渐成阻碍乡村教育振兴、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政策有效实施的痛点、难点。究其原因,学习自律水平较低是首要突出的短板,而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自律与学业表现之间存在密切正相关,可目前针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律问题的研究极少,可用的改善工具匮乏。因此,研究和开发适用于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律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集当前中外教育评价主要模式的优点于一身,适应性较强。本研究以该模式为指导,参考自我调剂学习理论、相关政策法规,深入调研广西Q学校中的262名留守儿童,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一套针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律的评价标准,在小范围的试验中检验了该评价标准的质量,结果良好。这为学校、教师和社会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自律,进而提高学业成绩和促进身心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帮助留守儿童以自律代“资力”,降低升学后因无力消费课外辅导而与城镇学生拉开差距的风险。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个体因素(如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家庭教育缺位(如家庭氛围、监护人教育观念、祖辈教养不足等)、学校资源匮乏(如校园氛围、师资不足、教师偏见等)等方面极大地阻碍了其学习自律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并且该地区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较同龄孩子更低,为本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但在对问卷、访谈等做适应性编制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经历初拟指标体系提出、意见征询、理论论证、专家评判、实验修订、权集确定、质量检验等步骤后,本研究制定出包含3大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0条评定标准的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律评价标准。另外,笔者将制定的评价标准在调研学校开展了一次实际测评,将问题记录在他们的“作业本”,以便在一轮评价后重复利用。测评结果也有效地区分了当地留守儿童学自律水平和差异原因。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自律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内外部入手,内部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外部应从家庭监管、学校师资、学校学习自律评价制度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