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媒介技术
节日仪式
清明节
网络祭祀
摘要:
在当前数字媒体兴盛普及的时代,备受国家重视的传统节日仪式呈现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节日仪式新形态,如清明节网络祭祀的兴起,让人们足不出户在云端就可实现沉浸式的祈愿和祭祀仪式。这一变化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网络祭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质上是对传统节日仪式的数字化传承。但也有人认为网络祭祀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传统节日仪式搬上网络平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媒介技术视域下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在新技术时代如何演化的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如传播学的仪式理论以及空间理论,探讨新兴网络祭祀仪式特征及其与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之间的关系,并厘清背后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以期在映射和反思媒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影响力的同时,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技术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媒介技术的演进与发展,助力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搬上了网络平台,网络祭祀成为清明节的新气象。其中,网络祭祀又呈现出了网络纪念馆、直播代客祭扫、虚拟仿真祭祀等多样的表达形式,这也恰好对应了媒介技术从网站到直播再到虚拟现实的发展态势。2.通过借用空间理论以及“仪式”理论,可以发现网络祭祀仪式在形式、性质、范围以及空间等维度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3.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与网络祭祀之间并非是不相容的关系,依然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它们之间具有整合、分离和调适的关系,即网络祭祀仪式是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的继承和坚守,如对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外在形式和文化寓意的继承;同时又是对传统祭祀不文明行为的取缔;另外,从祭祀流程的精简和场景的丰富等方面也可以窥见网络祭祀对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的调适。4.媒介技术对传统清明节祭祀仪式的双重影响包括:为传统祭祀仪式提供了新的传播阵地并且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同时也存在神圣性削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化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与审核、政府统筹管理、网民个人加强文化自信与认同等方式来对各类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本文对于清明节祭祀仪式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在研究的过程中借用空间理论和仪式理论,是对清明节祭祀仪式研究的有益拓展;从现实意义上看,通过进一步明晰我国清明节祭祀仪式的演变、特征及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为媒介技术背景下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供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