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明节
民俗节日
取新火
烧纸钱
摘要:
清明是祭悼祖先的重要时日,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鬼"在古代社会并非贬词,人死为鬼.鬼者,归也.人离开现世,归向一特定的神秘空间,是传统中国人魂灵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对祖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而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有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 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