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政治
屈原文化
哲学与文化课
课堂教学
摘要: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独特优势。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结合当地特色,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当地有着丰富的屈原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荆楚文化翘楚,屈原文化的价值导向与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目标具有相通性,屈原文化的内容与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内容具有互补性。将屈原文化资源运用于宜昌秭归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既能发挥屈原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促进屈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本文在研读文献、实地实习的基础上,首先阐释了屈原文化的概念、内容及特征,并分析了屈原文化运用于“哲学与文化”教学的意义,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屈原文化在“哲学与文化”运用中存在运用意识不强、运用深度不够、运用途径单一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延伸方面提出了具体运用措施,并给出了在“哲学与文化”中运用屈原文化内容参考,最后以高中思政课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为例对屈原文化在“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示例,对教学实效进行了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