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宋代
屈原
批评
屈骚
楚辞
摘要:
本文以宋代屈原批评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宋代楚辞学基本脉络以及宋代屈原批评概况的基础之上,分别考察宋人对屈原其人与其作的批评情况。宋人对屈原其人的关注体现于伦理思想批评、行为批评与人格批评三个方面,分别以屈原之“忠”、屈原之“死”与屈原之“醒”为中心话题;其对屈原作品的关注我们则从屈骚文体批评与屈原创作技巧批评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宋代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强调屈原的忠君思想,关于屈原之“忠”的伦理思想批评成为宋代屈原批评的核心,无论是行为、人格批评还是作品批评都绕不开其忠君思想。宋人在楚辞学史上首次提出屈原“忠君爱国”说,屈原的忠君爱国形象在宋代得以初步确立。对于屈原的自沉行为,宋人主要从“尸谏”与“泄忿”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将屈原之死置于“去”与“隐”的视野中进行评判。基于君臣大义与中庸的行事哲学两个不同层面的思考,宋人对屈原之死的褒贬呈现出复杂乃至矛盾的现象。对屈原之“醒”的关注是宋人热议的新话题,其批评形式高度集中于诗歌之中。宋人就意识、政治、道德各个视角多方面评论屈原的“醒”,并表明了各自的认同或叛离的态度。宋人对屈原之“醒”的主流看法是否定的,他们以渔父之“醉”否定屈原之“醒”,但他们并没有全面背离屈原之“醒”,而是以“醉”重构了屈原之“醒”,达到“身醉心醒”与“屈陶相融”相融的境界。在作品批评方面,我们从屈骚文体观与屈原创作技巧两个方面探讨宋人对屈原作品的认识与评价。宋人在屈骚与《诗》和赋的关系中考察骚体特征,突出其讽谏寄托的内容,确立其文学正统的地位;并同时就“赋比兴”与寓言的艺术手法剖析屈原的创作技巧,探索屈骚的艺术世界。在理学与文学的双重文化背景之下,与屈原身世命运极为相似的宋代士人以理性的学术品格、深切的情感共鸣与敏锐的文学眼光广泛参与屈原批评活动,创造了宋代屈原批评的繁荣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