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峡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
融入
策略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三峡文化即是祖国灿烂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三峡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但目前三峡文化并没有充分地运用于宜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这一缺憾不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也不利于学生传承地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因此,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并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成为当前宜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论文立足于三峡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开发及应用,共分为五个章节对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首先,厘清了地域文化和三峡文化资源的基本范畴,阐述了三峡文化资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依据,为之后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三峡文化融入宜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研究了当前三峡文化融入宜昌市初中道法课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其背后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三峡文化融入宜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提升策略,从选择课程资源的原则、教学方法、教材内容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各个角度,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措施,并结合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内容,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教学方式。
通过此次研究,为三峡文化在宜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丰富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为今后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