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
文化生活
农民工
文化生活水平
摘要: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作为新型生力军,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新一轮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正在深入推进,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及其改善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文化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的层面研究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分析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探析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次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第一章,从界定界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文化生活的内涵入手,在理论上探讨了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活具有的重要意义。论文指出,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发展性、超越性等特点。文化生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文化生活的丰富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文化生活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以下作用: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个体的内心世界;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化生活能够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生活能够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第二章,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从物质享受状况、人际交往状况、精神生活状况、情感满足状况、人生价值追求五个方面揭示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呈现低层次性、单一性、封闭性、矛盾性等特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生活整体匮乏,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第三章,对宜昌市夷陵区新时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剖析,认为,物质上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水平的制约,居住环境的制约,公共文化设施的制约;制度方面的因素有:城乡二元户籍制的制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就业制度的制约,教育制度的制约。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有:社会偏见与歧视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制约。农民工自身方面的因素有:农民文化科技水平的制约,文化需求的制约,思想观念的制约,心理素质的制约,行为习惯的制约。第四章,研究了提升夷陵区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必要性看,提升夷陵区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是推进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是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其重要性体现在:是贯彻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其迫切性表现在:是顺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第五章,提出了提升宜昌市夷陵区农民工文化生活水平的主要对策。从政府的主导作用方面看,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城乡二元户籍制,健全保障制度体系,强化物质基础,整顿文化市场等,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从企业的视角看,积极承担农民工接受文化教育的责任,提供充足的精神文化生活设施,推进文化产品服务农民工社区。社会的辅佐作用是:转变城市居民对于农民工的偏见与歧视,社区街道积极组织农民工参与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农民工的主体作用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文化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