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区域认知素养
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
实践研究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一大目标,还是高中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将“重视问题式教学”作为首条建议提出,充分体现了问题式教学对于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目前,有很多专家对区域认知素养进行了研究,但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将区域认知素养培育与问题式教学结合起来展开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透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问题式教学、区域认知素养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区域认知素养、地理问题式教学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问题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环节以及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和水平等级,阐述了问题式教学与区域认知素养的适切性。随后对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原则进行了描述,并在最后提出了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流程,最后根据问题式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流程进行“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进行实践,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访谈交流,分析问题式教学在区域认知素养培育上的课堂有效性,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适合在地理课堂中进行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契合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结构,提高地理区域学习能力,从而为区域认知素养培育提供可行的教学路径。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而区域认知作为一种认识区域地理的能力,是高中生在完成地理课程学习后所要必备的地理关键能力。问题式教学具有情境性、启发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等特点,可以有效推动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运用问题式教学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重视学生的能动性。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真实地理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