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金陵十三钗
跨文本
叙事
摘要:
南京大屠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难以磨灭的苦难,也是我们民族与国家不能忘却的纪念。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讲到,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段腥风血雨的历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一事件开始逐渐受到文艺创作者的关注,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新建构集体记忆。《金陵十三钗》最早是严歌苓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根据魏特琳女士在南京沦陷时的亲历日记创作而来的小说。在时代与影视技术的推动下,被相继改编为电影《金陵十三钗》与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它们在原作故事的基础上,用直观的影像符号为观众带来各异的审美表达与感受,唤醒民族集体记忆。本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小说与电影、电视剧为研究对象,从“南京大屠杀”题材影视的创作角度出发,在追寻《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创作源起的基础上,关注时代与历史叙事、传播媒介、跨文本改编等在小说与影视的主题、人物、叙事视角、叙事时空与节奏方面进行的转换,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从整体上系统管窥《金陵十三钗》影视创作的现实意义与存在局限,以此对基于南京大屠杀背景下创作的影视剧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