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夜间出行高峰期
两相位交叉口
左转冲突
延误
排队论
概率论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机动车保有量逐年递增,部分城市老城区或住宅密集区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因受限于道路空间环境等因素,其十字交叉口通常采用无专用左转相位的两相位信号控制方式,左转冲突现象显著。尤其在夜间出行高峰期,受视距不良、驾驶员易疲劳、信号灯配时不佳、用于预防夜间交通事故的安全设施不齐全或设计不合理、夜间无交通警察执勤等因素影响,该现象更为凸显。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夜间出行高峰期两相位十字交叉口左转交通冲突特征,建立了该模式下交通延误模型,为信号灯优化配时、左转专用相位设置等提供理论依据,改善夜间左转交通冲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重点分析了两相位信号十字交叉口左转冲突类型,明确了道路交叉口几何参数、昼夜环境条件、昼夜信号控制参数、昼夜交通流数据等方面的交通数据需求与内容,确定了视频采集与人工法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并提出了数据采集的相关要求及冲突严重性的判别指标驶离冲突点时间PET的设置阈值。(2)实地调研昼夜出行高峰两相位十字交叉口左转冲突现状,整理总结昼夜出行高峰期机动车交通特征、直行非机动车交通特征、行人交通特征等,并通过昼夜高峰期交通冲突PET分布对比分析得到:夜间出行高峰期发生的左转冲突较白天出行高峰期左转冲突更严重,其中,针对冲突点分布区域,夜间出行高峰期冲突点分布区域较白天窄,冲突点分散且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交叉口中部、人行横道线附近区域。(3)从“人-车-路-环”四个方面提出了夜间出行高峰交叉口左转冲突改善措施,指明了“根据昼夜高低峰交通量的变化,考虑冲突导致的延误时间,合理优化信号灯配时”是改善夜间左转安全重要措施。为减少夜间出行高峰两相位十字交叉口左转混合冲突,建立了夜间出行高峰期两相位左转混合冲突下交通流延误模型,并基于交叉口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相对误差为8.65%,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