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媒体
教练员
媒介素养
提升策略
摘要:
大数据时代到来,各种媒介技术改变媒介原有形态和应用场景,把各种新兴媒介带到日常生活中,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B站等给我们塑造了全新的虚拟数字空间,开启数字时代。但各种信息爆炸、虚拟现实环境、应用场景转型都对教练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本研究对高校教练员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探讨教练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提出教练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为教练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改善执教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进行研究,利用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高校教练的媒介素养进行差异分析,以“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认知理论”分析教练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教练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结论:(1)多数教练偏爱使用新媒体查询相关专业知识,如训练指导、竞赛指导、竞赛情报等,为教练的知识储备提供了便利,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成为多数教练查询知识的首选。(2)对教练员媒介素养(创造能力、分析能力、获取能力、评判能力)进行测评,发现高校教练的媒介素养除了创造能力较低,分析能力、获取能力、评判能力都较强。(3)教练的性别、年龄、学历、执教年限、执教运动项目在教练员的媒介素养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教练员的等级和职称在媒介素养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在性别上,男性教练的创造能力高于女教练。在年龄上,年龄越大创造能力越低。在学历上,学历越高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越强。在执教年限上,不同执教年限教练的创造能力具有差异。在执教运动项目上,不同项目媒介素养的创造能力不同,表现为:健美操>排球>篮球>啦啦操>乒乓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游泳>武术。(4)探讨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媒介使用意愿对媒介素养的影响,发现教练对新媒体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的增加均会增加媒体使用频率,增加其媒介使用意愿,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影响教练的媒介素养。深入了解个体认知、环境、行为对媒介素养的影响,发现教练接触新媒体后产生的个体认知会指导自己行为发生变化,同时受大数据的环境影响,指导自己发生行为,在三者的交互反应下影响媒介素养。(5)教练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主要通过教育部门:政策引领、计划实施。政府部门:多方协同、财政支持。学校部门:统筹资源、开展培训。媒体部门:整顿规范、提高价值。教练个体:积极参与、提升自我多方面协调配合提升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