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媒介素养
家校共育
小学高年级
短视频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权力,具备新媒体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处理和运用信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决策能力。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浪潮,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现已成为了碾压音乐、游戏等在内的全民娱乐项目,且在未成年人中广泛流行。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信息分辨能力薄弱,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媒体素养和健康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大部分使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很少有通过质性方法深入探究学生的短视频使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成因。
因此,本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论为理论基础,在家校共育的视阈下,选择新媒体中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短视频为切入点,实证分析农村小学生短视频的使用情况和问题,从而反应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现状,主要利用基础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具体来说,本研究通过“代表性抽样”、“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择了9位小学高年级学生、5位一线教师和8位家长,通过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收集材料,多方互证,并使用Nvivo12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短视频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基于农村小学生短视频现状所呈现出的新媒介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媒体内容理解水平较低、数字隐私和安全意识较弱、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待发展、时间管理能力较差这四个方面。家校共育视阈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短视频平台存在的问题如下:1)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使用短视频平台这一现象的教育引导作用;2)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对孩子使用短视频平台这一现象示范和监管功能;3)家校对学生使用短视频这一现象共育方式表面化。通过分析,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上,原因主要为:1)生理因素:五六年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2)心理因素:孤独感加重,从众心理诱导,自主、胜任、关系需要的满足。在家庭方面,原因主要为:1)家长不能以身作则;2)家长监管不力,缺乏对新媒介影响的关注和引导策略的学习,家庭亲密关系的缺位。在学校层面,原因主要为:1)学校对学生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和处理方式不重视以及教师对短视频的认知影响;2)短视频成为同伴之间热衷谈论、交往、娱乐的对象。在社会层面,原因主要为:1)短视频平台自身的特点:极强的娱乐性,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精准的算法推送;2)时代变化趋势: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娱乐生活方式偏向网络化。
基于上述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本研究基于家校共育理论提出以下建议:1)落实家校共育理念,共同制定新媒介素养培养计划与规范;2)明确家校各自的优势和责任,在新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上进行互补;3)创新家校共育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新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