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络时代
法官
媒介素养
摘要:
网络时代是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多元时代,网络媒介高度发达,媒介信息繁纷复杂、良莠不齐,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影响越来越大。法官作为社会大众的一份子,同样生活和工作在网络环境之中,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介及其信息早已是其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受到网络媒介及其信息的影响。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的法治观念、法律权利意识及其维权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法律案件的审判。监督报道司法审判一直是网络媒介的重要工作内容。网络媒介追逐新闻价值、商业利益和社会轰动效应的这些先天特性,决定了法官这一群体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今天强调发挥媒介舆论监督司法的法治社会。这就导致网络媒介舆论对法官的工作影响会越来越大,且以负面影响居多,如舆论审判。但当前我国法官整体媒介素养普遍偏低,不具备熟练应用网络媒介信息的技能,缺乏有效处理网络媒介对其审判工作的干扰,不能有效应对处理"网络审判"。同时,法官也没有树立网络时代的新闻观和"新闻话语权"意识,缺乏尊重网络媒介舆论监督权和给予网络媒介舆论监督以宽容。在网络时代下要求法官具备网络媒介素养,是缓解法官与网络传媒对抗的现实要求、是顺应网络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是法官职业完善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网络媒体监督越位的倒逼和审判公开趋势的推动。提高法官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下解决司法与媒体冲突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法官综合素养和审判工作能力的迫切要求。但目前我国的法官媒介素养教育还主要理论研究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官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法官的媒介素养亟需提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法官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不足、法官学习媒介素养意识薄弱以及法官媒介素养教育投入不足等。要在短时间内整体提高法官的媒介素养,教育则是最为有效的提升途径。法官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其教育目标定位,明确其教育内容和能力要求。对法官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除了要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的一般内容外,还应掌握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法官审理案件与媒体报道案件的区别和联系、如何处理"媒体审判"、"网络审判"等专业内容;同时还应具备以下能力:舆论搜集与评估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处理媒体庭审报道的能力。进行法官媒介素养教育,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将法官媒介素养教育写入《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为进行法官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保障;需要加大法官媒介素养教育投入,为法官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经费保障;通过完善法官学院法官媒介素养教育,为进行法官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师资培训、教学教材以及教学场地保障等;同时还要重视法学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做到法官媒介素养教育从法学学生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