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外资讯自媒体
把关
媒介素养
摘要:
自2011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微信2011年的横空出世,新浪微博于2012年左右迅猛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海外资讯类博主主要做的内容就是从国外的媒体或社交网络中选择符合中国人趣味的内容进行整合、译制并进行二次加工以使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从而使用户们了解到国外的最新资讯。海外资讯类博主既是跨文化传播的践行者,搭建了国外文化导向国内的桥梁,也是现在年轻人了解国外日常生活的渠道。但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有报道称,有相当数量的自媒体为了抢发新闻,注重时效及趣味,引用不加核实的信息源,或者是引用一些不严肃的“小报”。有例为证,2017年2月,维基百科将《每日邮报》列为不可信任信息源,但“英国那些事儿”仍以《每日邮报》大量文章作为信息源。事实的失实会进一步导致认识的失实,只能认识到海外资讯自媒体建构的环境,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的主要研究议题也由此而来,主要采取了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得了详实的一手研究资料、来自权威报道的二手资料等,并且据此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研究。使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来对自媒体把关研究的现状形成整体认知,能够据此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进而,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以“英国那些事儿”“北美留学生日报”为代表的海外资讯自媒体进行把关模式分析,其中分别获取712条微博样本和2440条微信文章样本。在样本基础上分析其发布频率、议题类型、消息来源,考察总结其总体特征。并根据观察和逻辑分析现有资料,为海外资讯自媒体发展方式提出建议和对策。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来整理关于自媒体把关人的现有情况,发现多数文献是围绕着整体研究,比如传统媒体话语权缺失,自媒体带来的巨大改变等,大多是从传统媒体角度看待自媒体发展状况。也有围绕个案进行的研究,比如研究某个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经营理念等。其次,具体到类似“英国那些事儿”的海外资讯自媒体的研究成果较少。这既有我国网络管制的外因存在,也有语言障碍的内因存在,其中语言障碍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语言学习本身不够强大和语言中当地文化的难以理解。最后,通过样本数据研究发现,“英国那些事儿”和“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样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议题类型以海外的软新闻和突发新闻较多;第二,以整合新闻为主,缺乏原创。消息来源中小报和社交媒体较多,如自媒体“英国那些事儿”从《每日邮报》中获取资讯的频率较高;第三,盈利模式相似,即以内容获取流量,再用流量贩卖广告。流量即意味着利益,因而出现标题党的情况较为泛滥。从把关上来看,海外资讯自媒体大致分为三道把关,第一道是自媒体把关人,也就是发布者团队,第二道是平台商的把关,第三道是网民本身的把关。最后结果表明,海外资讯自媒体还需要对发布内容进行谨慎把关,要逐渐形成行业自律和法律支持,最好有一定的审核机制。从受众个体来讲,也需要提高对海外资讯的辨别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而这些还需要用户、自媒体、国家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会在纷繁芜杂的互联网大潮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