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媒介域
生态失衡
媒介素养
摘要: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城镇化建设中,大众传媒的传播事业是推动城镇化的一个助推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来的发展也极大得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乡镇小城镇的发展占据着重要一席。以前的乡发展成镇,以前的镇发展到区,以前的区发展到市,城镇化的步伐快速而稳健。传统的乡镇社会居民对城镇化概念不理解,居民城镇化观念薄弱,城镇化政策信息接收落后,所以,推进发展,媒介的信息传播举足轻重。乡镇社会,媒介的发展也经历着不同的时代。在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之前,乡村社会的信息流通与交换主要靠得是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像串门、赶集、茶馆聊天等,这都得需要人们面对面交流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当大众媒介普及到乡村地区,知识、信息的获取方式有了改变,人们不一定得面对面交流才能获取信息,阅读报纸、收听广播不仅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接收获取,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含量;当集声画合一的电视普及,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快捷易懂的模式,电视一跃成为受众最喜欢的媒介,手机乃至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让受众不仅能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更能参与其中,利用互联网分享自己的观点、态度,播报自己的“新闻”。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与时代相应的媒介,各种媒介在这一时代与人、与社会共同构建了一个媒介领域。稳定而和谐的媒介生态系统是媒介功能最优发挥得保障,但并不是整个媒介生态系统都是稳定的。从城市地区来看,在媒介资源、经济资源、受众文化水平、受众媒介素养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城市的媒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与和谐;反观乡镇地区,受经济、媒介资源以及受众等各方面的限制,乡镇媒介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乡镇媒介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其城镇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巴中市下的一个乡镇地区作为个案进行乡镇媒介域生态失衡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描述和分析了乡镇地区媒介的分布区域失衡、媒介结构失衡以及受众在媒介使用上的功能失衡等问题。从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乡镇地区媒介域生态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乡镇地区的经济水平低,媒介市场低迷,各媒介发展不平衡;其二是乡镇居民的收入不足,严重限制了居民的媒介购买和消费能力;其三是乡镇地区的受众媒介素养偏低,对媒介的功能、认知不足。从失衡现状和失衡原因分析,为解决和平衡目前乡镇地区的媒介域生态失衡问题,本文主要从媒介、受众、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