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童年文化”
儿童“成人化”
使用与满足
媒介素养
媒体社会责任
摘要: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日益成为娱乐休闲、获取知识和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平台,其中,对于“童年文化”的塑造已是非常普遍。但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对于“童年文化”的传播参差不齐,儿童“成人化”现象便是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过早地将儿童推入成人世界,必将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童年消逝”。为了进一步探究当下电视“童年文化”传播现状,促动儿童电视节目的繁荣,本文将以受到人们普遍热议的少儿版经典翻拍剧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法来考查、分析“童年文化”这一传播现象。本研究层层推进,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在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童年文化”的传播学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将“童年文化”作为一种传播现象,探讨其本质内涵,并结合现代社会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对于“童年文化”的渗透,剖析了其当下呈现的新特征;第三章在综合国内外对于“童年”及其文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框架,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通过对唐山市两所小学和两所初级中学共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网上面向成人发放电子问卷共382份,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知识,了解受众对于少儿版经典翻拍剧的喜爱程度、使用与满足状况。运用相关性分析,提出了受众媒介依赖、媒介素养对受众电视使用与满足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第四章通过文本分析,发现以少儿版经典翻拍剧为代表的电视“童年文化”传播,普遍存在儿童形象塑造单一、“成人化”、重娱乐轻美育以及“跟风”现象严重等问题;第五章在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电视“童年文化”传播的对策,如加强儿童电视节目创作队伍建设、提高受众媒介素养、重视媒介内容传播以及构建良性的儿童媒介话语空间等。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不仅对“童年文化”传播现状、受众使用满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描述性”贡献,同时也增加了对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阐释力”,不仅丰富“童年文化”传播学研究理论探讨,也有助于提高电视“童年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效果,促进整体电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