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
媒介素养
教学策略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阅读方式的转变,人们从传统的书本阅读逐步走向网络化阅读,实现了媒介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以纸质媒介为主的高中语文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力求达到新媒介与传统课堂的有效融合。在此背景下,跨媒介阅读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下打造现代化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型阅读方式,跨媒介阅读集技术性与语文性于一体,旨在媒介的交互融合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这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但由于跨媒介阅读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关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课例较为缺乏,加上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跨媒介阅读在课堂中并未得到有效践行,实际教学也存在一系列误区。因此,为了更好发挥跨媒介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媒介素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改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是媒介时代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时代背景和新课标理论背景出发,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点,结合新高考下对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的考查,从以下三部分对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概述”。首先从媒介、跨媒介、多媒体角度逐层深入明确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的内涵与特点;其次结合时代背景、新课标、新教材以及高考分析了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提出的可行性;最后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跨媒介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异同,旨在找出两者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第二部分“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开封、三门峡三地高中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一线教师、学生两个群体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师生对于跨媒介阅读的认知、教学情况以及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之后针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下存在的几大问题:阅读碎片化倾向,学生信息甄别能力较差、媒介资源使用不当、媒介阅读资源不足等,这为下文教学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实践支撑。第三部分“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以及新课标教学提示,从教学要求、实施路径、评价三大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教学要求上师生应遵循学科本体性、思辨性、实践性指向;教学路径上应着力建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资源体系、营造优质跨媒介阅读情境、建立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推进跨媒介阅读深度教学。这其中笔者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给予了说明,如《鸿门宴》《虞美人》《烛之武退秦师》《雷雨》《老人与海》以及以《祝福》为代表的鲁迅作品专题,力求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评价上应坚持评价内容、过程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建立电子学档形式优化评价结果,坚持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评价相统一,以此健全跨媒介阅读教学评价体系。除此之外,本文在附录部分以戏剧《窦娥冤(节选)》为例展开跨媒介教学活动设计,以期为高中阶段教师开展跨媒介阅读教学带来课例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