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警民媒介素养
公众质量感知
公众认知
警察公信力
摘要:
2015年2月,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该意见的焦点之一是:“着力建设法治公安,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警察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公信力成为我国警察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警民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警察做好警务工作、加强警民沟通的关键要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讨警民媒介素养对我国警察公信力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粗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消费者决策过程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依据,在系统地梳理新媒体、警察媒介素养、公众媒介素养、公众质量感知、公众认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主要包括:1.主效应模型:警察媒介素养对警察公信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公众媒介素养对警察公信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中介效应模型:公众质量感知在公众媒介素养与警察公信力之间具有中介效应。3.调节效应模型:公众认知调节公众媒介素养对警察公信力的关系;公众认知调节公众质量感知对警察公信力的关系。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构建警察媒介素养、公众媒介素养、公众质量感知、公众认知测量量表,量表所有题项均来源于已有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6份,运用SPSS26.0和AMOS23.0进行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分析、均值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警察媒介素养对警察公信力有正向预测作用。2.公众媒介素养对警察公信力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公众媒介素养各个维度也对警察公信力产生影响。3.公众质量感知在公众媒介素养与警察公信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公众认知在公众媒介素养与警察公信力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三个维度之中公众认知仅调节媒体认知对警察公信力的关系,对其他两个维度亦没有调节作用。5.公众认知在公众质量感知与警察公信力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根据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警察媒介素养,强化把关能力。2.提高公众素养,合理引导教育。3.调整公众期望,提升质量感知。